进入老年版

从“制造”到“智造” 创新为奔野重工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记者 赵雪雁 单晓峰

本报讯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尚田街道的宁波奔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测试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拖拉机整机结构。“这是一个由机架、底盘、悬挂及转向系统组成的整机结构,我们刚刚申请了发明专利。整机结构的创新,在保证拖拉机牵引力充足的同时,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减震性能,能够充分满足各种耕作需求。”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刘国强告诉记者。

尽管是传统重工业,奔野重工却一直在创新路上蹄疾步稳、笃定前行,不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久前,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近年来,奔野重工“内外兼修”,从外观设计更新到结构件升级,不断打磨拳头产品与核心技术,截至目前,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已成功申请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专利9项及美术作品等版权4项。

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创新,让企业随之尝到了甜头。近3年来,奔野重工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奔野”品牌拖拉机的销售版图逐渐从东北三省拓展至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去年,公司的拖拉机产量已跃居浙江省行业第一,今年有望一举突破6000台,销售额与产值的增长幅度有望双双创出新高。”刘国强告诉记者。

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和产品设计投入,为奔野重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钣金车间里,一台台大型光纤激光切割机、三维激光切割机、自动机器人等高新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精准切割着钣金,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加工精度也从10个丝提升至3个丝。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试装企业自主设计的新型机罩,这是奔野重工刚申请下来的外观专利。“目前,我们和国内一流以及国外的拖拉机生产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刘国强表示,目前尚处于“跟跑”的奔野重工,未来的目标是并跑甚至领跑整个行业。

去年12月,奔野重工与北京理工大学就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技术合作签约,以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水平赋能拖拉机生产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升级。“此次合作项目完全是自主研发设计、加工生产,在知识产权方面,将伴生发明专利10多项。”刘国强告诉记者,项目有望在明年年底落地,届时,奔野重工将跳出国内拖拉机行业同质化采购和竞争的“困局”,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这是研发智能化农机的一项关键技术,将为奔野拖拉机迈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打下坚实基础。”刘国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