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734263790N/2022-137395 组配分类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发文日期 2022-12-02

标志性成果建设情况(老年“共享”食堂)

字体:【大】 【小】

老年“共享”食堂推进情况汇报

区民政局

一、基本情况

奉化区以打造“全域幸福颐养区”为统领,建立完善“中心食堂+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的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全力解决老年人最现实、最迫切的“一餐热饭”难题,既办好民生“实”事,又解决民生“食”事。“五个一”(老人付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菜园供一点、志愿者助一点)运营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相继报道,也作为经验做法刊登在《浙江民政》《浙江信息》上。目前,已建成助餐服务点65个(中心食堂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食堂12家,村社老年食堂48家,邻里助餐点4个),惠及4000多位老人。

二、主要做法

(一)“三措”并举,多层次构建全域助餐网络。一是联合运营,打造中心食堂。打破原有政府全流程主导的固有模式,与第三方专业餐饮机构开展合作,打造供餐能力150人以上、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镇(街道)级中心食堂。中心食堂既是餐食制作“原料加工厂”,又是助餐服务点配送成品餐食的“物流中心”,还可以提供私人定制、配送入户等个性化服务。二是因地制宜,开办老年食堂。针对开办意愿较强、用餐需求人数超20人、可组建不少于10人助餐服务志愿者队伍的村(社区),以新建、扩建、改造、提升等方式配置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村(社区)级老年食堂。三是触角延伸,设立助餐点。针对用餐需求人数少于20人、建设老年食堂有困难的村(社区),依托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站、周边餐饮店等服务机构,设置临近老年人居住地的助餐点。在部分地理位置偏远、用餐需求人数较少且人员分散的村(社区),动员党员、群众,以“邻里互助”方式提供送餐入户服务。

(二)“三力”合聚,全方位保障助餐项目推进。一是政策资金持续引导添动力。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为老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运行)》,根据不同助餐模式的实际建设运营成本,制定差异化的财政资金补助方案。2020年以来,拨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食堂建设及运营补助2700余万元。二是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凝合力。调动乡贤联谊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以“企业结对、志愿帮扶”的形式,重点保障独居、高龄、失智失能、残疾、生活困难等特殊居家老年人的用餐,破解助餐服务点经费难题。目前,65个助餐点均建立志愿者队伍,获得爱心捐赠资金达250万。三是智慧平台数字赋能增活力。依托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奉化区智慧助餐老人端V1.0”,由用餐对象申请端、助餐点供给端、民政部门管理端三个模块组成,实现包括菜单上新、点餐结算、配送分发、补贴监管等功能,打破系统壁垒,实现为老助餐服务从线下到线上的数字化转变。

(三)“三心”共守,多维度提升助餐服务水平。一是全要素跟进,让老年人“吃得更舒心”。各助餐点除台风、特大暴雨等特殊情况外,全年持续经营,每日至少提供中、晚两餐。建立助餐对象一人一档制度,针对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碎食、流食等特需餐全区助餐点年平均运营时间超360天,用餐老年人满意率达100%。二是高标准服务,让老年人“吃得更安心”。20家标准化老年食堂按照“后厨可观、食材可溯、安全可查、送餐可及、质量可评”的建设要求,建立“生进熟出”制餐流程,采用“五常法”“色标”管理理念,叠加智能“阳光厨房”建设,物联感应、AI抓拍促内部管理,接受公众监督。三是严要求监管,让老年人“吃得更放心”。以“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的形式加强对助餐点的监管力度,主要围绕原材料采购、食物烹饪、送餐保鲜、厨房卫生等内容开展食品安全检查;针对菜品分量、烧制口味、配送服务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回访工作。已累计开展7轮部门联合检查、14次专项检查、22次随机抽查,并委托第三方开展18轮实地检查。

三、实施成效

出台全市首个为老助餐政策文件——《关于加快推进为老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创新“老人付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菜园供一点、志愿者助一点”(“五个一”)运营模式,成为奉化区老年助餐的亮点名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奉化区聚焦“为老助餐”打造老年人“幸福餐桌”》获得宁波市委常委卞吉安部长批示肯定;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浙江宁波75名志愿者撑起“幸福食堂”》),《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新闻等媒体也相继报道我区老年食堂优秀做法,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信息》以及《浙江民政》均刊登过。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15分钟为老助餐一张图”。各镇(街道)以“有条件的建老年食堂、没条件的建邻里助餐点”为原则,按照“镇街中心食堂+村社老年食堂+邻里助餐点”的“金字塔”建设模式,逐一编制“镇街15分钟为老助餐一张图”。今年,在完成新建20家标准化老年食堂的基础上,计划新增30个邻里助餐点,主要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小区(自然村)老年活动室、爱心家庭等进行建设,同时引导有资质、有爱心的社会餐饮企业设置老年助餐专区(窗)。到2024年,“镇街15分钟为老助餐一张图”全面落地。

(二)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体系。依托“甬易养”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围绕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时间银行运行机制。出台“时间银行”试点方案,在尚田街道、西坞街道、大堰镇先行试点,整合辖区志愿者、志愿服务资源,鼓励年纪相对较轻、有能力的老年人加入志愿团队,以现有助老服务时长兑换今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时长、老年食堂用餐券、康复辅具使用等养老服务内容,营造“全民助老”氛围。

(三)打造“奉有颐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依托“甬易养”平台“为老助餐”应用场景,提升区级智慧助餐服务系统,完善食材溯源、食堂后厨、人员日常操作以及食品安全检查等数字化管理,建立起政府、助餐点、用餐方、互联网平台四方信息对接和协同的服务模式;升级微信小程序“智慧助餐老人端”,优化网上点餐、个性配餐、线上评价、厨房监管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