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责任教育 打造和美校园
自建校以来,奉港中学内抓质量,外树形象,始终坚持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通过“抓规范、提素质,强教研、促质量,抓学习、增内涵”,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经过前一轮三年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省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首批省体育特色学校、省无烟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自考优秀考点、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宁波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环保模范(绿色)学校、现代化达纲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全国文明城“六连冠”突出表现奖、宁波市第四批“智慧校园”等荣誉。
(一)创建文明校园 助推学校持续发展
抓牢办学理念,完善规章制度。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中渗透了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和美校园的价值观。优化了《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岗位设置实施办法》、《职称评审推荐办法》等工作手册,组织教师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让规章制度的核心理念深入教职工的内心,使制度规范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习惯,达到规范人、发展人的目的。
抓细校园环境,优化教学设施。落实“四责四美”,重视环境熏陶,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建设,完成行政楼文化长廊建设,丰富活动阵地;建设班级文化,通过班级名片、学习园地、图书角等设计彰显班级特色,完善资源教室设施,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好服务,在优化提升的过程中推进生态、建设、景观和人文的融合。
抓严作风建设,营造清风正气。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聚焦“五问五破”,抓好问题检视、清单制定和整改工作,对照年度工作要点,对标教育系统先行标杆,开展“教育先行必有我”的主题大讨论。根据每位教师的发言材料和各教研组的讨论结果明确了合理科学的学习标杆,制定出相应的追赶方案,明确举措后力争“分管到位、落实到人”,持续深入作风建设,全力追求品质教育,打好正风肃纪“组合拳”。
抓紧安全整治,打造平安校园。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严格实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晚检和因病缺课(勤)追踪与登记等措施。明确学校的安全主体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确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构建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主任具体分工的组织实施体系。完善校保安人员职责和学生考勤日报制度,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开展国旗下讲话、民警法制讲堂、安全逃生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现场急救专题讲座等活动,制定相应的活动安全预警机制。
(二)赓续教育初心 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师德修养。将师德教育与研修活动结合,努力弘扬“工匠”精神,建立师德宣讲机制,开展“名师引领育优才,师德传承聚仁心”师德师风培训系列活动,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加以宣传,建设出一支作风优良、专业过硬的教师团队。选拔班主任,注重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具有奉献和敬业精神。定期进行班主任例会和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充分挖掘身边的师德典型,建立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评选表彰机制,宣传优秀事迹,以点带面。
锻造党员先锋队伍,增强教师党性修养。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牢固树立群众观,求真务实地解决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精心组织各类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党日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如组织党员参与法院审判旁听、参观梅花村纪念馆等。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导党员教师立足岗位,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党员、“四有”好老师。
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以校本研修为契机,依托教共体加强校际交流和区际交流,组织同步课堂,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调研。教学技能比赛形式多样,全方位检验和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积极参与“一二三”奠基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快而稳地推动教师团队建设。开展校内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遴选优秀教师参加区级、市级评比,积极参加“COP计划”,开展精品课评选、课堂调研、与外邀名师“同课异构”活动,鼓励教师创制优质课,构筑教师成长平台,带动全体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发挥工会纽带作用,携手教师温暖护航。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工活动,如套圈、投飞镖、六人合作绕杆跑等教工趣味比赛,开展教师节插花烘焙活动、退休教师T恤衫制作活动、“最美”办公室评比、球类和游泳比赛等活动,缓解教职工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开展二年一次体检活动,开展教师“送温暖”活动,让教职工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三)聚焦教学改革 追求高效均衡发展
规范办学行为,深入贯彻“双减”精神。开足开齐课程,按照“六个”严格要求,推进学校“减负增效”工作,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等“五项管理”的落实,扎实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全面推行以初中生晚自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点的学校课后服务,控制学生作业量,要求教师精编作业,通过作业公示、讲义油印公示等制度,对学生课业负担适时进行监控、管理,使每一个教师自觉实施素质教育。
依托活动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国旗下讲话形式,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重视体育艺术教育,编排校园青春舞,精心组织大课间、活动课,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时间。举行师生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书画现场赛、大合唱比赛、迎新文艺汇演、乐器舞蹈比赛等体艺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联合滕头社会实践基地举办新生行为规范实践活动。
精细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抓实教学常规工作。通过实行课堂日报制、推门听课、常态课调研等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管。聚焦“轻负高效”,完善听评课制度,创新作业管理,录制精品课例,提升课堂实效。积极参与以评带学,利用寒暑假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对平时工作进行提炼,邀请专家讲座、写心得,上公开班会课、参加案例评析活动。组织拍摄视频课,借助奉化电视台、学习强国《宁波学习平台》等平台播放,并在宁波参评获奖。
加强学科统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立足实际,充分发掘和统整学校、社区资源,聚焦核心要素,构建 “2类3块4维”课程体系,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适合每一个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借助“网易有道”和“信息工程2.0”项目,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课堂教学的提升。调整课程表,编写选课指南,增加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进行课程器材的准备和专用教室的布置,根据课程实施情况制定并完善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涵养德育情怀 构筑校园心理防线
基于学生心理现状,明确目标定位。建立心理危机筛查系统,由学校的心理专(兼)职老师作为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心理委员、学校医务人员等在心理危机筛查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并及时收集相关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关系的信息,做好定期回访记录。介于学生心理失衡与非失衡的动态现状,实施常态化信息筛查登记“四步”管理法,从而加强心理疏导、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于校本特色工程,凝聚团体智慧。建设和培养心辅团队,依托科研平台,发挥“责∙美”班主任工作室的提升、示范、辐射功能,使之成为教育工作的助推器,成为班主任精神和专业化成长的家园。开展“五型并研”心理研训活动,五型研,从而快速提升团队的心辅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升华育人艺术,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增强班级管理、育人工作的艺术性和高效性。
基于现代教育工具,建立多线机制。选择和确定心课路径,以班主任为主力先心理干预,比如:建议学生来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咨询,帮助学生有效处理目前遇到的困难和苦恼;开展日常观察以便随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在对学生个性了解的基础上体现处关心、真诚与尊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辅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支持。依托心辅室齐全的各项功能,依据“团辅和个辅”的教育差异,铺设三级心辅路径,形成“一扶双诊”心辅枢纽,大大降低了危机学校的心理风险。
基于家校合作理念,实现家校联动。分年段开展“心连心 助成长”期中家校沟通系列活动,组织“以德润心,以行践思”现场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直播等平台发表并分享科学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方法;实施“一推二管三访”联动策略,树立长效沟通意识,不断完善育人艺术,从而精心陪护孩子度过青春期心理失衡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