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735R/2022-138315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生态环境局 | 发文日期 | 2022-12-28 |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奉化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分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围绕“12369”总体布局,全面量化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解,成为首批通过省级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的区县市,获评三星级“无废城市”(“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做法被中国改革报报道)、2021年度美丽浙江、美丽宁波考核优秀县市区等荣誉称号,并成功承办全省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牵头拟定《启迪园区进驻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意见》,对部门、企业、园区管理方、居民区职责进行明确,有效破解园区50余家企业近三年的环评审批难题。该做法被宁波电视台、电台、晚报等媒体报道。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深化作风转变。持之以恒把干部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来以“五问五破争一流、六比六严攀新高”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及区委巡察整改为主要抓手,开展了思想破冰大讨论、机关作风大家谈、问题检视、警示教育、科长上讲台等一系列作风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问题,针对奉化区委巡察反馈意见,真抓实改,制定并整改落实了124项具体措施,切实推动实干担当作风。二是聚焦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管人、管案、管事的工作机制,年内新修订、出台工作制度30余项,定期召开新修订、出台制度学习培训会,编制涵盖行政管理、内控管理、党务人事、廉政建设、业务管理等全方面近百项制度的工作汇编,以制度化管理推进工作规范、作风廉洁,促进干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三是聚焦真操实练,提升能力本领。坚持把有潜质的干部放到吃劲要紧的岗位中进行磨砺,大范围开展干部轮岗交流,全方位助力干部开阔眼界、加深业务、提升能力、补强短板。今年来,11名中层干部调整岗位,同时选派1名干部赴省厅学习锻炼,1名“储能争先”干部赴市局水处交流,接收1名市级下派干部任党总支副书记,有力促进了干部在不同岗位中锻炼成长。同时,推出“科长上讲台”模式,由科长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授课,帮助全体职工进一步了解工作内容、提升工作业务。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流程图制作32项、授课10次。
(二)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一是开展扬尘专项整治,会同住建、综合执法、交通等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各领域扬尘治理专项攻坚行动,截至12月15日,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4%,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为146微克/每立方米;推进VOCs整治工作,完成VOCs治理企业60家,其中源头替代10家,VOCs低效设施整治提升50家。二是加强水环境治理,15个区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5个“千吨万人”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皆为100%。加快张家工业园区市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浙江奉化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污水零直排区”标杆园区培育。截至目前,张家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程完工率95%,完成投资500万元。开展入海污染源排口专项排查工作,排查入海排污口30个,纳入“浙里蓝海”管理41个,清理“两类”(非法设置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8个,排查疑似违法违规建设建筑物9处。三是抓好土固污染治理,已完成8家在产企业管控(治理)方案编制并落实管控措施,27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评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大埠工业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推进有速,目前5个污染地块均已通过风评报告专家评审,编制完成修复方案,并已启动招投标,积极推进招标进程。完成36家重点企业家企业排污许可变更,36家企业土壤自行监测完成,36家有毒有害物质报告备案,24家金属表面处理企业隐患排查自查自纠,完成32家重点危废单位视频监控联网,小微危废签约入网企业1212家,覆盖率108.6%(基数1116家),一般工业固废签约入网企业4378家,覆盖率102%(基数4292家),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复评及“无废细胞”创建,目前已完成59家“无废城市细胞”台账资料申报,正编制2022年“无废城市”创建申报材料。
(三)全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
一是统筹推进督察整改工作,办结并销号5项二轮中督反馈问题、1项2018年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积极推进“七张问题清单”系统和“督察在线”系统更新工作,加快4项“七张问题清单”省级重点关注问题整改进度,目前2020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问题已完成验收工作,并且该问题作为典型案例进入“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分界面示范榜;二轮中督避风锚地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2021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波导长龙问题已完成省级现场验收,预计12月底销号。二是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取缔废塑料非法加工点10家;发现汽修行业问题8个并全部整改;全覆盖混凝土企业,发现问题21个,立案1起,罚款金额13万元;完成16家在产电镀企业现场核查并编制整改提升方案。三是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0713人次,检查企业3571家次,立案101起,处罚85起,处罚金额1001.8503万元,轻微不予处罚案件13起,原处罚金额65.078万元;办结信访件337起,同比下降17.6%。
(四)不断深化环保服务保障
一是深化环保要素保障。拟定《致项目建设单位的一份告知书》并通过媒体广泛告知;对接做好柏坑水库扩容工程、宁波市水库群东西线联通工程等省、市、区重点项目环评审批,保障项目及早开工;二是强化环评单位监督管理。对环评文本质量强化分类处置考核倒逼,目前,作出不予受理3起,书面退回6起,撤销许可2起,对14个已批复的环评文件进行质量抽查;统筹运用约谈、通报、案例警示、信用平台扣分等举措,加强对第三方环评机构的监管,实现环评单位优胜劣汰。目前对4家环评中介进行约谈,制发通报2起,对1家环评中介违规案例编成警示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动态更新中介经营状况、工程师人数。三是加快正面清单企业上报。积极排摸企业底数,坚持能报则报,目前已列入正面清单企业27家。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分局将紧紧围绕建设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 “重要窗口”这一总体目标,确定“强队伍、优服务、精管理、重创新、严整治”五大主题,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工作,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篇章。
(一)强队伍,铸就一流环保铁军
一是党建引领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巩固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和“五问五破”等系列作风行动成效,进一步推进干部内部管理。梳理形成制度汇编并广泛下发学习,以制度化管理推进工作规范、作风廉洁。二是规范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充分结合“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执法工作,按照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执法数字化、保障体系化的“六化”建设要求,在2023年底前完成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水平。三是能力建设夯实环境监测技术保障。制定印发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监测能力提升工作,确保2023年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基本达标单位。
(二)优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严格项目准入。尽快修编完成奉化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方案并严格落实,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形成审批、排污许可、验收闭环。二是深入助企扶企。抓好项目准入审查服务,进一步落实容缺审查机制,避免企业盲目无效投入。探索实施环评办结承诺制,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开展“环评集市+个性帮扶”“凤凰行动”等助企联动行动,点面结合帮助企业解决环保瓶颈,得到实惠。三是强化第三方监管。统筹运用约谈、通报、案例警示、信用平台扣分等举措,探索环评中介服务导则,进一步加强对第三方环评机构的监管,提升环评市场服务水平,保障企业权利。
(三)精管理,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开展扬尘臭氧协同治理专项行动,推动PM2.5、PM10、臭氧等污染因子持续下降;完成150辆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抽测,6次以上重点企业入户检查和4次以上路查路检工作,及重柴油货车OBD系统安装。二是持续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开展污染源排查、农村污水截污纳管情况排查、农业面源氮磷拦截沟建设、入海河流陆域污染源排摸、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等工作做好河道生态治理、水质提升,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千吨万人”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双百。高质量推进奉化经济开发区“污水零直排区”标杆园区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张家工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程。三是持续深入开展固废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一般工业固废企业垃圾分类,完善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运行,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危废管理视频监控联网和“浙固码”使用率,加强涉疫医废应急处置建设,确保全区涉疫医废规范化应急处置。完成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督促奉化工业聚集区和10家在产企业落实地下水污染扩散风险管控,加快完成大埠地块土壤修复招标并推进修复工程进度。
(四)重创新,深化示范创建
一是争创四星级“无废城市”。加大“无废城市”建设力度,强化典型树立、经验提炼、宣传引导,确保顺利通过三星级“无废城市”复核并力争创成四星级“无废城市”。二是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基地创建。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顺利通过复核验收,并同步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的创建。三是开展低(零)碳试点创建。指导开展低(零)碳省级试点镇(大堰镇)、低(零)碳试点村的创建工作,完成4家以上低(零)碳省级试点村的申报。
(五)严整治,提升行业水平
一是强化执法检查,以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为核心,围绕“五重五联五精准”开展“绿剑”系列专项行动,形成排污许可日常管理、环境监测、执法监管有效联动,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开展行业整治,持续对电镀行业,VOCs、船舶行业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巩固2022年整治成效,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