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0655/2022-111814 | 组配分类 | 优待政策 | 主题分类 | 教育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2-03-22 |
援甘支教再出发,凝心聚力,上好“甘洛第一课”
“此次支教活动,让我们的个人价值在东西部对口支援事业中充分彰显,这将是我们人生一段宝贵的经历。” 2月25日,在区教育局为新一批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支教的教师们举行的集体送行会上,支教教师深情表态。
提升凉山州甘洛县教育质量是我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第二轮支教行动共选派五名教师参与凉山州幼儿园、中小学教学的支教工作。
到达甘洛的翌日,5名教师参加了奉化驻甘洛工作队召开的动员大会。会上,他们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俗,进一步明确了支教期间的工作要求,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关切和殷切期待。
为上好甘洛第一课,写好新学期的“第一笔”,支教团5名成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的教育现状,承担起横跨三个学段七个年级,涵盖数学、英语、美术、心理健康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
李鑫老师是支教团内的螺丝钉。一直以来,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面对学生,当见到甘洛的孩子们澄澈且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时,更加坚定了舍家支教的教育初心。
在甘洛的第一堂英语课上,他充分结合校情、生情,因材施教,为学生带去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此外,他还同时兼任二年级音乐、三年级心理健康、劳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每每谈及他的“副课”之路,他都愉悦地说:“我是甘洛五人行的螺丝钉,也是教育路上的螺丝钉。”
张浮老师是支教团队的生力军。年轻有活力的她扛起了一年级甘洛“奉化班”的数学教学重任。面对这群小不点们,她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从她接手起,就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利用空余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去熟知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并密切联系后方数学团队,力图将前沿教学理念与当地实际有机融合,为甘洛学生讲好数学故事,带着他们领略数学的魅力。
骆园园老师是团队内名副其实的桥梁师。她扎根幼教十余年,有着最专业的幼儿教育理念。她坚持“保护幼儿的天性”,保留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独特的观点和感受,并希望能开展更有深度的游戏活动。
为确保甘洛县实验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能顺利开展,她多方筹措物资,尽绵薄之力让甘洛的幼儿体验到活动的趣味性与开放性,让他们绽放最灿烂的笑容。
徐红老师自称是团队里的火炬手。她担任甘洛县民族寄宿制学校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致力做好学生小升初的学习衔接。
第一堂课的前一晚,她辗转难眠,心里总想着自己能为甘洛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当她站上讲台,面对一百二十多双渴求知识眼睛,她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她将用自己扎根教育一线的教学经验,传递给甘洛的孩子们知识的火炬;用自己的青春托举起他们,教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希冀。
唐翔老师则是支教团队中的顶梁柱。他在甘洛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担任九年级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中考倒计时100余天,让他深感时间紧、任务重,顾不得收拾自己的“临时小窝”,就立刻上岗,把更多时间留给孩子们。他经常备课到深夜,大清早就出现在课堂上,抓住课间、午休、晚托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尽心尽力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中考冲刺留出更加充裕的时间。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默默表达着扎根甘洛的教学“红心”。
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幻化出另一朵云,一束光点亮了另一束光,奉化支教团在甘洛的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着,他们坚信“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浩瀚汪洋,知识的力量定能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