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874G/2022-111974 组配分类 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 旅游、服务业,文化,体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文广旅体局 发文日期 2022-03-25

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字体:【大】 【小】

2021年,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使命任务,深化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激发全域发展、做大文旅产业、优化文旅市场、坚持全民健身,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红帮裁缝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文化和旅游部选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奉化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城,奉化博物馆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2017—2021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称号、2021年宁波市集体三等功;奉籍运动员勇夺奥运金牌;202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一、着力精品打造,深化公共服务效能综合力

一是文体阵地更加完善。致力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成方桥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建并开放朝夕城市书房——中交未来城分馆,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100m2,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积极推进“雪窦山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建立奉化传统工艺工作站。总投资约5.5亿元的新体育中心项目体育场(田径场、游泳馆)主体结构基本结顶,22个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全年共采购安装一代健身路径296件,二代健身路径38件。2021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获“十三五”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突出贡献奖。二是文艺创作精品不断。原创女声表演唱《踏水而歌》在“百年礼赞·一心向党”宁波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音乐舞蹈大赛中获金奖。原创歌曲《心中的誓言》入选 “2021新时代主题原创歌曲十优作品”,获评浙江省10首主旋律歌曲。奉化布龙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庆建党百年 享美好生活”浙江省民间音舞大型广场展演,获民间舞蹈精品奖。三是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深化文化惠民品牌建设,开展红色文物故事讲述、红色文化赛事活动、建党100周年巡展等活动30余场,开展“和乐大舞台”、“百姓戏台”、“宁波走书”进基层、送戏下乡、文化走亲、全民阅读等惠民活动780余场;推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开展展览、讲座和培训课程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5000人次;以区非遗馆为阵地,全年举办农民画、植物染、棠岙纸等体验活动100余场。2021年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5名,截至2021年底,我区共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777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07人。

二、加强活化利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

一是打造弘扬奉化历史文化魅力的前沿阵地。以区博物馆为依托,策划精品展览10场,共接待观众22.9万人次,团队142批次,举办各类活动145场,参与人数达8200余人次,其中“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展”获评“第十五届(2020年度)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拍摄《王馆长说文物》视频145期,点击率超60万人次。二是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公布第九批区级文保单位、第七批文保点,完成“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区级以上文保单位“三色图”清单。对蒋氏宗祠西厢房、天主教堂、毛邦初旧宅等6处场所进行修缮,完成滨海医疗、江口杜家畈等考古勘探12处,S203省道、白杜厨余垃圾处理厂地块等考古发掘6处。开展文物日常安全检查和专题检查双项行动,对全区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巡查412人次,全面保障文物安全。三是全面铺开非遗保护和传承。入选省级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4人,建成市级非遗体验基地3个、传习所3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启动编纂浙江省非遗丛书《红帮裁缝技艺》和宁波市非遗抢救记录工程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制作48集动漫IP短视频《奉小布讲非遗》总曝光量达500余万,收获点赞近10万,抖音号粉丝数突破5.8万。奉化布龙、内家拳、削竹脑技艺等非遗项目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了不起的地方》节目录制,9月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四是“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稳步推进。梳理全区文化元素清单,完成20个重点文化元素的基因解码和400个文化元素的图像资料数据输入,纳入全省文化基因库。启动奉化文化标识建设工作,弥勒文化被确定为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三、优化旅游产品,激发全域发展创新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印发《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宁波市奉化区促进民宿发展实施办法》等文件,积极推进制定《奉化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奉化区十四五文旅体融合发展规划》,为奉化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制定《奉化区民宿经济促进会筹备工作方案》,加快民宿经济会成立。二是突出创建提档。推进溪口-滕头国家5A级景区、黄贤森林公园景区提升,高质量完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复核评估,在全省29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中列入A档。青云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松岙镇成功命名第五批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继续做好A级景区村庄创建,5个村庄通过省3A级景区村庄认定,全区A级景区村庄占比达67%,超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推进主题活动。举办“乡村旅游节”、萧王庙街道“水蜜桃文化节”、大堰镇“云上大堰”、溪口镇“万物始新 ‘溪’迎春来”等乡村旅游品牌活动。推出五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奉化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策划“红色征程”“奉起之路”红色旅游主题教育线路,在甬派等新媒体进行视频宣传和图文直播,拓宽红色旅游团建和自驾游渠道,吸引游客打卡红色旅游点,充分展示奉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四、聚焦项目推动,做大文旅产业影响力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弥勒圣坛、应梦里等重点项目,依托地域文化和文物资源挖掘项目内涵,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截至2021年11月底,完成我区57个文旅项目,投资102.6 亿元;1—7月,我区文化和旅游投资推进综合评价指数位于全省第三,宁波市第一;新增东山上·花庭、连山非宿、古岩一舍等特色民宿8家,推动民宿行业提质扩容。二是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印发《奉化区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全年共实施“微改精提”项目231个,竣工率100%,实际完成投资5.3亿元,解决问题数1365个。在用好“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夫下,奉化区列入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县,溪口-滕头景区、奉化景区城列入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单项试点单位。三是加力特色业态开发。打造惠政老街街区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爱伊美服装有限公司获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金钟广场特色美食街区获评“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街区(镇),持续丰富特色业态。在春节、中国旅游日、桃花马拉松等节事节假日开展景区惠民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全区共计使用消费券9.8万余张,消费金额240.6万元,加快形成文旅消费新动能。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推广奉化十碗,将氛围植入全区文化礼堂、70家A级景区村庄、中东欧美食与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宁波文旅消费推广、海峡旅游博览会(厦门)等宣传展示品牌活动,郑福海雕塑创作工作室、叶锡堂雕刻艺术馆在第16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获工艺美术奖“银奖”。加强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开拓,拓展浙东南和江西联合体宣传,加强与丽水市缙云县的交流协作。组织参加宁波市美食讲解员总决赛,荣获团体第一,一、二、三等奖各1名和“最佳组织奖”。承办宁波旅游总评榜颁奖盛典,切实提升行业品牌竞争力。

五、坚持全民健身,提升体育发展竞争力

一是体育现代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创建体育现代化区,各级各项指标任务全部达成。积极打造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赛、“王者之战”国际街舞挑战赛、阿迪达斯国际越野赛、浙江省龙狮锦标赛、江南百英里越野赛等高端IP品牌赛事,共举办区级及以上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250余场,约2万名外地运动员到奉参赛,参赛总人数超15万人次,促成体旅消费2000余万元。打造“体育奉化”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启奉化963km健身步道“2.0时代”,环浙步道建设培训会在奉举办,全省89个县(市、区)、11个地市的体育部门参与。二是竞技体育基础夯实再创佳绩。东京奥运会奉籍运动员汪顺勇夺我区首枚奥运会金牌,第十四届陕西全运会,奉化区运动员勇夺6金2银3铜,位列宁波市各县市区第二。奉化区被浙江省体育局评为“十三五”浙江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加强社会力量办体育扶持力度,先后引进击剑、棒垒球项目相关企业,合作推进我区新兴项目推广和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推进市队区办模式探索,在马术、街舞、游泳等项目中涌现成功样板。在第十四届陕西全运会马术比赛中,获全运会马术场地障碍赛团体比赛铜牌1枚,个人赛银牌、铜牌各1枚。三是体旅融合市场活力再提升。中国皮划艇协会总部基地落户奉化。徐凫岩运动景区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和长三角体育旅游目的地,商量岗获评浙江省运动休闲优秀项目,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获评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和最美赛道特色赛事,入选2021年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

六、严格行业管理,优化文旅市场保障力

一是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检查有序推进。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行动等各类专项行动16项。截至2021年底,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出动检查人数3700人次,检查各场所1468家次,立案调查49件,办结案件48件。二是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科学规范。全力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推行7类涉旅主体五色信用码,推进旅游信用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旅游住宿行业服务品质,开展住宿行业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指导限上酒店成功创建省级金桂品质酒店、省银鼎文化主题酒店,全面提升我区住宿业服务水平。三是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制定《宁波市奉化区旅游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工作方案》《宁波市奉化区旅游领域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整治攻坚实施方案》,为开展A级景区风险普查、持续推进25项遏重大任务清单奠定制度基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补充通知》等5个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稳定。

2022年工作计划和思路

(一)牢记以民为本“总理念”,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一是持续丰富文化供给。继续深化“和乐大舞台”、“天然舞台”、“百姓戏台”、国遗项目“宁波走书”系列演出、全民阅读、“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等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开展第三届广场舞大赛、文化走亲活动,牢抓农民画团队艺术创作,组织优秀美术作品走进民宿,大力推进“我们的节日”等传统文化品牌,持续高质量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丰富节日内涵,助力文化繁荣。二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继续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加快弥勒文化、红帮文化基因解码。积极创作编写富有特色的小戏、音乐、舞蹈节目,参加2022年原创戏曲小品比赛、原创音乐和舞蹈大赛,展现奉化文化魅力,讲好奉化故事。三是继续完善设施环境。加快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化改造,丰富馆藏建设,拓展博物馆开放空间,提升农家书屋质量,做好“朝夕”城市书房日常运营及后续选址和建造,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抓牢重点项目“主引擎”,奠定文旅产业发展基石。一是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旅游住宿业态。开展民宿扩容增量专项行动,促进民宿转型升级,在争取花庭·东山上、贰十九号等民宿创建省金、银宿级民宿基础上,推进奇遇谷等非遗主题民宿创建,大堰社家畈村等民宿集聚村创建,谢界山村、环雪窦山民宿集聚区打造,推动民宿产业向精品化、特色化、集聚化转型;鼓励禅意文化主题酒店、天妃文化主题酒店等精品酒店建设,丰富旅游住宿业态。二是打造一批高效益的文旅项目。建立健全项目攻坚制度,加大文旅项目建设力度,建成运营弥勒圣坛、应梦里、“欢乐滨海”运动休闲文旅项目等“大好高”文旅项目;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加快文旅“千亿投资”,力争2022年完成投资30亿以上。三是高质量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以“试点县”和单项试点单位“微改造、精提升”为重点和样板,围绕旅游景区(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等旅游产品和业态全面铺开;重点推进溪口-滕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工作,加快应梦里项目建设及沉浸式演艺的引进,推进弥勒圣坛旅游演艺活动开展。

(三)抢抓品牌建设“新机遇”,打造文旅城市品质标杆。一是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开通集散中心至高等级景区旅游专线;加快溪口—大堰四季休闲旅游运动带落地建设,提升滨海旅游专线周边业态布局。积极推动溪口—滕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迭代转型,推动滕头景区生态化、特色化发展,擦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两块牌子;以宁波湾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在度假区内部形成“一环、三核、三片区”的空间结构,加快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宁波湾·奉化玩”品牌宣传;推进奉化博物馆(城市文化中心)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翡翠湾渔文化公园、青云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二是拓展一批高水准的文旅宣传渠道。加强区域合作,策划长三角一体化宣传活动,包装浙东南旅游联合精品线路,加强与四川省甘洛县和温州市文成县的交流,统筹做好山海协作和东西协作;指导旅游企业、有关镇(街道)开展“春季桃花节、夏季避暑节、秋季露营节、冬季民宿节”等特色节事活动,以“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奉化十碗为基础,打造旅游餐饮名品、主题餐厅,建设金钟广场、惠政老街等美食街区。三是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景区村庄2.0版。推进景区村庄2.0版本创建,选择5至10个3A级景区村庄打造具有奉化特色的“风韵”“富韵”“诗韵”“和韵”“福韵”乡村。加快培育乡村旅游运营团队,加强与“一路上”“蟹钳港”等运营团队合作,做好产业布局,以文化和艺术的形式点亮乡村,建设一批“网红”项目,带动乡村振兴。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结合“我们的家园”、“美丽城镇”、文明城市创建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各镇(街道)A级景区镇创建提升工作,提升各镇(街道)景区化建设水平。

(四)擦亮文化遗产“金名片”,深化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一是统筹文化遗产资源管理。设置博物馆常态化理事会制度,密切与奉化乡贤的联系,完善博物馆治理结构。充分利用博物馆功能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策划举办《红妆 婚姻 生活——奉化博物馆馆藏红妆展》《丹青芳华——奉化博物馆馆藏精品绘画展》等临时展览10场以上,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等活动100场以上,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不断提升对奉化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二是加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利用。开展“平安文保”行动,建全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体系,纳入文旅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争取公布1处及以上省级文保单位,补助10处以上文保单位(点)修缮项目。三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水平。按照“一核两重四特”的文化战略格局,持续推进雪窦山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继续编纂浙江省非遗丛书《红帮裁缝技艺》,加大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排查力度,积极推荐市级非遗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深化打造非遗IP“奉小布”,每月制作发布“奉小布讲非遗”短视频4-8集。举办“少年非遗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举办学生作品及非遗馆文创产品线上、线下义卖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课,让人民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加快体育发展“新步伐”,完善体育现代化服务体系。一是开展品牌赛事活动。结合浙江省打造“赛事之城”“赛事强省”目标,精心组织好第六届桃花马拉松、第三届海峡两岸排球精英赛和第四届海峡两岸体育舞蹈公开赛等,打造我区IP体育赛事。举办好第八届江南百英里雪窦山越野赛、第十一届“王者之战”国际街舞挑战赛、“桃花杯”第四届华夏气排球超级精英赛。同时指导协会组织开展各项赛事活动,“足行奉化.缘结山水”户外系列赛,元旦千人毅行、第四届文化礼堂节“美丽新农村”体育系列赛等200余项群众体育赛事培训活动。二是积极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完善。加强“环浙步道”225公里奉化段品质提升,围绕奉化段开展系列徒步、越野赛事活动,擦亮运动户外新名片。做好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广场等省市民生工程建设。谋划好新体育中心、街舞研训基地的运行工作,夯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础。三是保障好第17届省运会奉化籍运动员后勤工作,力争参赛成绩位列全市前列,进一步推进我区竞技体育发展。

(六)激活市场多向“驱动力”,推动文旅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积极完成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任务。推行7类涉旅主体五色信用码,形成一套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全面推进建设旅游信用治理体系,提升旅游行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和“遏重大”攻坚战,进一步落实景区、星花级酒店、等级民宿等经营场所的安全管理责任,统筹做好节假日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旅游安全、市场秩序等工作,开展文旅体行业安全生产及法治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和平安文旅体场所创建工作。三是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及时处理并办结举报投诉案件,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切实做好“诉转案”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件办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互联网、旅游市场领域的执法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