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014W/2022-112113 组配分类 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 科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科技局 发文日期 2022-03-30

区科技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字体:【大】 【小】

2021年,区科技局始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党史学习教育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努力推动全区科技提升,积极为区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力量支撑。

一、主要指标发展情况

 截止到2021年12月,全区规上企业研发费用19.3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4.5亿元,同比增长3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98.8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技术交易额11.2亿元,同比增速38.9%,;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累计达222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344家,累计达1519家。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主体培育。重点聚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而美”苗子企业,持续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春苗计划”,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苗子库,不断完善科技企业链条式培育体系,着力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新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苗子企业81家,苗子库中包括世家洁具、竹韵家居用品、埃美仪表、丹盈服饰等传统产业企业,力争通过高企培育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实施“春苗计划”加强“小而美”苗子企业引育工作 ,截至目前,新增“小而美”苗子企业22家,累计达52家,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中获奖的4家企业全部为“小而美”苗子企业,3家晋级全国总决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即报即审、常年受理,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数量,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4家,累计达1519家。

二是坚持完善科技研发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企业研发费用“清零”行动,对排摸出的100家有可能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分批分组有针对性开展走访调研和业务辅导。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企业建设各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我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宁波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9家,市级企业研究院4家。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征集主导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深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改革,立项实施17个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37项农业和社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

三是坚持创新资源协同发展。围绕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开拓我区企业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截至目前,我区企业在宁波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发布技术难题45项,组织实施产学研项目28项。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人才计划,已入选市级“甬江引才工程”7项,宁波市“茶花纪念证书”外国专家1人,区“凤麓英才”计划3项。不断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水平,今年区科技信贷风险池共放贷17家企业19笔贷款,共放贷3070万元,风险池累计可放贷款量为1.8亿元。联合农业银行完成了针对奉化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方案,截至目前已经累计为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授信超过1亿元。

四是坚持创新平台提质扩容。全力打造“茗山智谷”综合体生态圈。目前已累计落户锋成纳米材料研究院、瑞凌辐射制冷研究院2家研究院和5家数字产业平台(宁波瑞嘉通讯技术研究院、麦博韦尔研究院、海上鲜海洋新经济研究院、瑞晟智能物流研究院、茗山科创中心),已实现总投资约5亿元,其中产业投资1.5亿元,产生税收5000余万元。以宁波启迪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为主体,打造省级气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初步形成以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引领,浙江大学(宁波)气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启迪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奉化区气动工业协会、奉化区企业服务中心分散布局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宁波启迪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作为核心承载空间,目前展厅装修已完成总工程进度80%。创新搭建以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的“奉化区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目前该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在洽谈的有8家,已达成合作的企业3家。

三、2022年工作计划

总体目标:力争在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增加值、规上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科技创新指标争先进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800家以上。

重点举措:

一是进一步实施关键技术“揭榜挂帅”行动。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新品种选育、智慧农业建设、绿色生态种养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申报实施好区级“揭榜挂帅”技术项目,推进宁波科技创新“2025”项目申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级,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实施工业类重大专项10项以上,农业类科技重大专项16项以上。

二是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通过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实施“春苗计划”2.0版,深化“小而美”苗子企业培育,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而美”苗子企业、国家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企业培育梯队。推动创新技术中心建设,联动省、市、区三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同步发展,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800家以上。力争小而美苗子企业突破90家,小而美苗子企业研发投入年增20%以上。

三是进一步实施研发投入增量提质行动。加强企业及全社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和激励,持续开展规上企业无研发投入“清零”行动和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扩量行动,推动研发投入大的规下企业“上规升级”,扩大研发投入企业统计覆盖面。联合税务部门加大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力争全区有研发投入规上企业突破400家。

四是进一步实施创新人才引育聚集行动。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推动企业核心团队建设,实现省市区各级人才数量有新突破。建立健全我区人才专家库,加强我区科技型专技人才的服务与管理,积极推荐海外工程师、省“西湖友谊奖”、市“茶花纪念奖”等项目,服务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

五是进一步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行动。围绕“3号青创大走廊”建设总体布局,全方位参与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加速度推进已建创新平台出成效上能级,推动“茗山智谷”创新综合体等在建平台保质量早完工,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推动创新平台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产出贡献率有效提升,气动综合体展厅争取在明年5月前正式开放运营,打造成我区气动产业展示新窗口。“茗山智谷”瑞凌、锋成两个研究院大楼建成投入运营,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装修完成,浙江大学(宁波)气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搬入新场地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