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7369622371/2022-112548 | 组配分类 | 专项经费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2-04-06 |
宁波市奉化区2021年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为做优做强传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型高效产业,以新品种引育、新技术应用、新装备使用、新主体培育、新渠道拓展为途径,采取“一年培育、二年扩面、三年结果”的工作步骤,通过三年“五新” 农业产业项目持续实施,实现我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主导产业赋能增效成效初显,新培育的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目标。现对专项资金的运行进行绩效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1、根据《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五新”农业产业项目申报办法的通知》(奉农〔2020〕105号)、《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五新”农业产业项目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奉农〔2021〕128号)文件精神。2020年6月“五新”农业产业项目实施以来,到2021年12月底,全区共有35个备案项目享受“五新”农业产业项目贴息政策,奉化农商银行发放贷款7874万元,项目计划总投资12547.3万元。
2、根据《宁波市奉化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设施农业设备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奉农〔2021〕94号)和《关于宁波市奉化区2021年度第一批设施农业项目立项的批复》(奉农〔2021〕171号),确定宁波市乐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宁波市奉化区伟忠家庭农场等2家单位承建的11232平方米设施农业项目立项。项目已经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经公示,无异议。
二、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及使用情况
1、根据《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五新”农业产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奉农〔2020〕102号)文件精神,申报主体按政策可享受的“育农贷”贷款贴息资金及担保费用补助款在款项发生后,凭银行月末贷款余额结算单和担保机构的担保费收据向宁波市奉化区惠企、人才政策兑现“一键通”平台提出申请,资金于次月拨付到申报主体开设于“育农贷”贷款机构的还款专用账户的操作流程。2021年共下达专项补助资金3306034.22元。
2、根据《关于发放宁波市奉化区2021年度第一批设施农业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奉农〔2021〕286号),项目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经公示无异议后下达专项补助资金359424元。
3、2021年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775万元,“五新”农业产业项目贴息担保费补助共下达资金3306034.22元,设施农业项目补助下达资金359424元,上缴财政1636400元,剩余2448141.78元。
三、实施效果
到2021年底,经第三方的跟踪评估,正常实施的“五新”农业产业项目备案项目35家。宁波宋小花农业有限公司实施的“精品花卉智能零售体系建设项目”、宁波鹿之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鹿之健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在我局下发整改通知书后还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经与相关单位对接、核实后发文从2021年7月起暂停贴息。正常实施的备案项目在新品种方面:引进品种包括油蟠桃,蔬菜、葡萄、草莓、中药材、茶叶、柑橘等,其中油蟠桃2021年度售价50元/斤,草莓新品种“梦晶”售价60元/斤,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品种。为奉化农业产业品种结构优化,农民增产增收具有促进作用。新技术方面:水蜜桃饮料果酒加工技术、笋制品加工新技术、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技术、新型肥料技术以及农业种植新技术等。其中黑水虻能够处理有机垃圾,同时变废为宝,再次利用,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水蜜桃加工技术不但提高了水蜜桃果的利用率,减少了桃农的损失,并且能不断推动水蜜桃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新装备方面:工厂化全程机械化、自动化装备、避雨栽培、智能玻璃温室栽培、水肥一体、数字农业等。顺源农业通过设备引进,目前已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100%,日生产效率提高40%,年减少人工成本支出270余万元,年产值达8000万元。文创智慧农业通过建设智能玻璃温室,引进荷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利用数字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搭建一套适合本地的现代农业栽培模式,或将成为奉化农业的一个示范标杆。新主体方面:五新项目中新主体项目仅有一家。宁波市尚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创建尚美农创平台,引进运营团队,对草莓、水蜜桃进行运营销售。新主体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提升,鼓励创建区、市、省和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针对年产值高,科研投入占比高的农业企业还可以帮助其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渠道方面:尚美农业、品农客、绿达农业、兴洋水产等企业,创建了各自的销售新渠道,包括专属APP、抖音、网易严选等。为农户提供了方便、便捷、简单、优惠、质量有保证的购物平台,解决了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并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缩短流通链。降低农产品流通的运输保鲜成本和时间成本,节约交易中介的运营费用及抽取的利润,全面提升农业经济效益。通过设施农业建设,有效提升了我区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断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 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