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与病毒竞速的“侦察兵”——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①

记者 赵雪雁

有这么一群人,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但时常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就是流调人员——抗疫前沿阵地的“侦察兵”,发挥着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

“喂,你好,我们是街道防疫办,请问一下你人现在哪里?”“核酸检测每天都在做吗?”走进方桥街道疫情防控流调中心,通话声与键盘声互相交织,上百名流调人员组成的防疫“中枢”24小时高速运转。在江口街道防疫办,一间10余平方米的会议室里,通话声键盘声同样此起彼伏,流调人员紧锁眉头、凝神打着电话,一边用笔快速记录,生怕漏掉一个细节,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流调就是和病毒赛跑,需争分夺秒,是整个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流调人员拨出的每个电话,都经过大数据严格筛查,有的与阳性病例有时空交集,有的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有的生活在封控区等。而流调人员就是找出与阳性病例接触过的人,以便尽早采取隔离等措施,阻断疫情传播。目前,方桥街道、江口街道数据流调组共有153名工作人员,分成22个小组,不分昼夜,24小时轮流值班,就是为了比病毒传播更快一点点。

核实人员信息、摸清行动轨迹,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需要花费不少心力。通常一个流调电话需要五六分钟,遇到特殊情况则需要更长时间。面对流调人员的电话,大部分市民选择友好配合,如实回答问题。流调工作人员胡欣清楚记得,有一次晚上12时打电话给一位女士,对方没有一丝不耐烦,而是温柔、详尽回答了所有问题。对方释放的善意让胡欣感动并充满干劲。但偶尔也会遇到部分有抵触心理的流调对象,或是年龄较大、口音较重导致沟通困难的,流调人员需要更加细致耐心。张紫昀说出了不少流调人的心愿:“希望市民接到流调电话之后,可以配合我们,为阻断病毒传播争取更多时间。”

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这样的强度让不少流调人员第一次体会到“嘴皮子都磨破了”的感觉。红牛当水喝,饼干当饭吃,润喉糖和眼药水是常备物品。“病毒不会休息,我们也不能放松。”江静仰头喝完了当日的第二罐红牛,“好几次凌晨突然来了一组流调数据,那时候大家都很困,但要立马打起精神及时打电话、录入数据,和疫情抢时间。”还有流调人员提前准备了健胃消食片,“作息不规律、吃饭不规律,药得时刻准备着。”

流调是一条隐形的战线,为了更快更精准地完成使命,他们挑灯夜战,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