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护绿水青山 共建清洁美丽奉化 我区多措并举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争当“无废城市”建设排头兵

以“无废乡村”建设为切口,以整镇试点为提升,以全域创建为迭代,走出一条“村镇城”联建共享、循环共生的“无废城市”建设奉化路径。成功打造出全省首个“零污染村庄”,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成为首批通过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的县(市、区)。

创新驱动环保集市、堆肥制作、生态农业三驾马车,全面实现农业农村废物从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的闭环格局。组建志愿服务队,强化“无废细胞”建设,全区41个“无废城市细胞”全部通过市级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020年以来已完成21家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成功创建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示范片区和高标准示范小区19个、市级示范小区35个。完善收转运体系建设,引进两家一般工业固废和一家危险废物收储运服务企业,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旧农膜区级回收处置中心,建成岳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实现居住小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00%覆盖。提升终端处理能力,累计投入17个项目共17.3亿元,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危废综合处置利用中心、飞灰填埋场等一批固废处置项目,有力解决了全区固废处置能力不足的短板。

2022年六五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实施“美丽奉化”建设,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生态环境服务微民生小事

聚焦民生问题,围绕公众关注的“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吃放心食物、生活在宜居城市”等生态环境议题,实施生态环境微民生小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工作流程,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环保免检改革和OBD联网车辆免检;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出击”,以小见大化解群众最关心的小事,给老百姓办好事、办巧事、办实事,做好环境问题“老娘舅”,目前已开展1期,有力解决了保亿未来风景里业主与一竹制品企业之间的矛盾;围绕横山水库、亭下水库两大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建立水源地水污染问题反映平台,激发群众共同守护“大水缸”的积极性;依托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美丽地图”微信小程序,结合我区生态环境领域特色,确定路线城区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单位)—滕头村(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青云村(美丽乡村),引导更多市民领略美丽奉化生态景观;开展一年一次土壤监测并对外发布,组织一年两次生态环境体验采摘活动,让参与者在寓教于乐间掌握土壤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知识;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文艺巡演、环保电影放映、生态环境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村社文化互动交流,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扩展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深广度。

老娘舅第一期现场

保护动植物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生态整治修复,划定总面积为319.5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斑竹省级森林公园、黄贤省级森林公园、金峨山省级森林公园等5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1506公顷。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实施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捕捞行为,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200余艘、清剿违禁渔具1.4万余顶(张),压减海洋捕捞渔船167艘、压减捕捞产能3.04万千瓦;每年实施增殖放流大黄鱼、菲蛤、黑鲷等海洋经济物种1亿尾(粒),发放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奖励105万余元,完成8715亩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安装外海渔船油水分离器,设置渔港码头油污收集装置,清理海漂垃圾。

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监管,开展“清风浙江2021”专项行动,对全区农贸市场、酒店、餐饮店、花鸟市场等场所销售、食用野生动植物等行为抽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张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50余份。增进市民保护意识宣传,充分利用“爱鸟周”、“4·22”世界地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展板进校园活动,积极安排并引导学生观看展板,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环保相关的知识,倡导学生爱护野生动植物;组织举办“爱鸟周”及野生动物保护月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全体市民保护生态、关爱动物的自我意识。

鱼跃奉化-奉化河道生态养护工程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