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671U/2022-129076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卫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2-06-06

关于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39号建议的答复

字体:【大】 【小】

奉卫议函〔2022〕14号

徐森伟代表:

您在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增加大堰镇基础民生设施的建议》收悉。在感谢建议的同时,经我局与区财政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奉化区为“六山—水三分田”的地貌特点,而大堰作为全区唯一的全山区乡镇,群众“看病难”问题一直较为突出。一是地域条件。大堰镇处于四明山脉,位于奉化区西南部,全镇129平方公里,距城区29公里,是奉化唯一的全山区乡镇,常住人口约6000人,分散在123个自然村中,由于山路崎岖、地广人稀,造成公共交通班次稀少,出行多有不便。二是医疗条件。基层服务网点较为薄弱,全镇只有1家卫生院及下属4个服务站,11个村卫生室及1家转制卫生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镇内服务点主要集中在人口相对密集区,偏远地区少有服务点,且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待遇低等因素,导致人才引进难,流失频繁。同时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三是人群条件。人口老龄化严重,常住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3500余人,占比接近60%。村民健康意识薄弱,慢性病患病率高,常住人口中高血压患者将近1600余人,患病率将近26.7%,糖尿病400余人,患病率将近6.7%。经济收入少,孤寡现象普遍。所以确实存在交通不便、老年化严重、医疗业务受限和人才短缺等问题,我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路径,从而逐步化解上述问题。

一、关于设立医疗队伍,缩短道路救援时间的问题

目前我区纳入到院前急救体系中的救护车共有14辆,区急救站本站12辆,爱伊美网络医院(急救点)1辆,新桥网络医院(急救点)1辆,溪口网络医院(急救点)和莼湖网络卫生院(急救点)借用的是区急救站救护车。急救站点布置如下:城区设有急救站本站(位于公园路36号,区人民医院北面)、爱伊美网络医院(急救点)、新桥网络医院(急救点),乡镇设有溪口网络医院(急救点,设在溪口医院)、莼湖网络医院(急救点,设在莼湖卫生院)。人员配置中区急救站本站配有一车4人,其余急救点一车配备一医一驾。网络医院(急救点)的人员、车辆配备(除溪口网络医院、莼湖网络卫生院)、主要的运行经费自行解决,政府每年对网络医院(急救点)经考核后将院前急救运行经费进行适当补助。我们将积极与财政、编办、人社等部门对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急救车辆配置,增加人员编制。

二、关于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老年生活体验感的问题

一是居家养老中心建设。2019年12月建于大堰镇卫生院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立之初旨在有效利用卫生院的医疗资源,结合镇民政部门探索医养服务新模式,服务中心运营由大堰镇卫生院流动医疗志愿服务队承接,服务队结合辖区百姓健康和习俗需求开展集中式“乐诊”服务,并联合社会上志愿组织,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电器维修、理发修甲、按摩、心理辅导、健康咨询、专家义诊、欢庆佳节等各类服务,受到了辖区百姓的热烈欢迎。二是新媒体健康宣传。由大堰镇卫生院申建并维护的“健康大堰”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向关注居民告知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使广大居民进一步了解、体会到社区卫生服务方便、快捷、实惠的特点,并结合季节、各类宣传日刊登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也使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项目、内容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三是完善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大堰镇每个村(社区)均有一位公共卫生联络员,一般由村(社区)妇女主任兼任,主要协助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各项工作,包括每月一次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讲座和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发动、组织及报告单发放等工作。

三、关于建议加大财政投入的问题

一是做好“双下沉、两提升”文章。2019年随着医共体建设的逐步落实,以“全-专科联合门诊”方式,促进区级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逐步铺开。2019年8月25日,大堰镇卫生院正式与奉化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心内科建立联合门诊,合理利用医共体专家资源,不仅下沉到基层门诊进行坐诊,同时每月定期参与到流动医疗服务中,让行动不便的山区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服务。二是持续加大山区医疗设备投入。2020年12月,在区领导关心关怀和区财政支持下,大堰镇卫生院新添置了一辆配备DR、彩超、心电图等仪器设备的流动医疗车,流动医疗队利用医疗车上的辅助设备,大大提高了服务诊疗水平。同时,针对群众就医需求的逐步增加,医疗队在定期完成每月固定村落的巡回后,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不定期在全域范围内择点新开诊疗点,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四、关于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服务保障的问题

一是配齐山区卫生人才队伍。大堰镇七普常住人口数为8886人,按照《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浙编办发〔2009〕19号)和《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的通知》(浙卫发〔2017〕104号)要求,对基本医疗任务较重或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边远海岛、山区等地,编制配备可适当增加。同时卫生院注重全科医生培养,目前有注册全科医生数18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0人。二是人才的激励与驻守。增加对山区基层医生的激励措施,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贴。在评先、评优、评奖方面优先推荐山区基层医生,我区仅有的2名宁波市五星级家庭医生,其中一名就是在大堰镇卫生院,关心关爱长期扎根山区、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医生,从而让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不断增强基层医生执业荣誉感。

五、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利用现有的流动医疗服务模式,在没有村卫生室和服务站的行政村开展巡回医疗,同时积极扩大医疗卫生队伍,对服务范围进行扩大。二是参照建德市“未来乡村卫生室”建设模式,在有条件和需要的行政村开设智慧自助诊室,利用网络的便利,以远程云诊疗的形式,对于远程医疗服务解决的症状,再辅以巡回医疗,破解村卫生室逐渐消亡的难题。三是在基本医疗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成立专门的健康数据监测室,为辖区重点人群配备智能手环以监测身体各项数据,同时利用医疗巡回模式,对出现异常状态的患者进行紧急治疗。

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宁波市奉化区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6日

奉卫议函【2022】14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