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2021年奉化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出炉
2021年奉化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已于近日出炉,我区水气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其中大气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与2020年的优良率92.1%相比明显上升,其中一级优170天,占46.6%,二级良185天,占50.7%,三级轻度污染10天,占2.7%,无中度、重度、严重污染以上天数。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六项常规污染物浓度较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六项污染物中三项达到国家一级标准(SO2、NO2、CO),三项达到二级标准(PM2.5、PM10、O3)。
2021年,全区细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范围在2微克/立方米~96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与2020年持平。按年均值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评价为达标。按日均值二级标准(75微克/立方米)评价,超标2天,超标率0.5%。2021年,全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范围在4微克/立方米~144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平均为44微克/立方米,比2020上升7.3%。按年均值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评价为达标。按日均值二级标准(150微克/立方米)评价,全年无超标天。
2021年,全区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范围在4微克/立方米~14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平均为7微克/立方米,与2020年持平。按年均值二级标准(60微克/立方米)评价为达标。按日均值二级标准(150微克/立方米)评价,全年无超标天。
2021年,全区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范围在2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平均为22微克/立方米,与2020年持平。按年均值二级标准(40微克/立方米)评价为达标。按日均值二级标准(80微克/立方米)评价,全年无超标天。
2021年,全区臭氧(O3)按照O3-8小时(滑动平均最大浓度标准限值160微克/立方米)和O3-1小时(小时均值最大浓度标准限值200微克/立方米)评价,2021年O3超标共计8天,超标率为2.2%。2020年O3超标共计23天,超标率为6.3%。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34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但O3还是城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
2021年,全区一氧化碳(CO)日均浓度范围在0.4毫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平均为0.8毫克/立方米,与2020年持平,全年无超标天。 2021年酸雨率为37.3%,为近年来最低,主要是因为降水酸雨频率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而2021年1月全月无雨,2021年12月只下一场雨,这2个月只有一次酸雨,导致2021年酸雨率大大降低。
2021年降水次数比2020年(87次)同期相比增加26.4%,故2021年的酸雨率较大幅度低于2020年酸雨率(55%),略低于2019年的酸雨率(43.2%)。
2021年降尘均值为2.3(吨/月·平方公里)与2019年降尘均值2.5(吨/月·平方公里)以及2020年降尘均值2.1(吨/月·平方公里)相比,数据没有明显变化,但较2018年6.4(吨/月·平方公里)相比,数据有明显改善。一方面,监测点位周边建筑施工与拆迁进行了管控,增加了道路洒水频次。另一方面,交通扬尘管控也有了显著改善。
2021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创新高,全年超标仅为10天,其中PM2.5超标天数为2天,O3超标天数为8天。主要得益于四方面。
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完成16家重点VOC企业整治、4家工业炉窑治理等;淘汰落后产能27家,整治淘汰“低散乱污”202家企业,新建或提升小微园区3个,淘汰老旧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44辆;推进城市道路扬尘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并联网,开展10个道路扬尘点位建设。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依托大堰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先行优势,充分发挥光伏村(张家村)、零污染村(箭岭村)等多层级、多场景、多内容的零碳先行试点示范作用,邀请中国环科院专家,积极创建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奉化低(零)碳”乡镇试点,“一镇两村”低零碳试点创建通过省级评审。
积极推进VOCs专项整治。通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企业自查、入企指导检查等方式,完成89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重点企业、长期投诉的涉VOCs类问题32家企业“回头看”及全区300余家涉VOCs企业调查工作,并填写排查清单,明确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治时间。
做好移动源污染防治。开展柴油货车入户抽测5次,共抽测车辆62辆,开展柴油货车尾气路检路查2次,检测车辆39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加油站油气回收执法检查,检测车辆240辆、加油站20家;推进柴油货车OBD设备安装,已完成473辆。推进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划定。
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
2021年,奉化区15个区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功能区达标率为100%,自2019年以来,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浓度逐年下降。
全区各监测断面水质定性评价结果全部为优良。个别月份出现超标指标项目为氨氮、总磷,其它指标均满足水环境功能水质目标要求。不同水期水质无明显差异。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保持优良。2021年,以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Ⅱ类标准来衡量,横山水库、亭下水库年均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达到目标水质要求。3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萧王庙街道活动堰、里岙水库和金溪河)也达到目标水质Ⅱ类水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2021年,地表水环境持续巩固原因有五点: 全力打造“污水零直排区”2.0版。启动“污水零直排区”2.0版(提标扩容版),重点放在老旧小区雨污水管网工程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和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雨污管网建设等工程,已完工6个,15个工程项目正在施工,17个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完成投资额10394万元。
全方位推进河(湖)长制与湾(滩)长制。制定《奉化区河(湖)长制2021年度工作要点》,组织河(湖)长制与湾(滩)长制工作会议2次,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湖长培训14次,河湖治理协调会50余次。各级河长巡河率、区级河长调研率较2020年同期有大幅提高,尤其是区级河长巡河率创历年新高。积极落实湾(滩)长制,全区15个完整性滩涂已设立“湾(滩)长”责任制,发现处置较大问题27起。投入资金159.53万元,出动巡护保洁7303人次,清理海滩垃圾2887吨。2021年我区河(湖)长制考核位列全市前2名。
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2021年,在完成2个国控断面走航排查及“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编制的基础上,完成9个市控及以上断面的排查分析及水环境治理方案编制;编制完成“十四五”水生态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治水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完成全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及水质达标(稳定)方案编制,提前完成“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推进保护区规范化设置;高质量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根据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新标准,推进张家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同时全面推进14个工业聚集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开展入海污染源排口专项排查,建立排口名录,摸清掌握排口数量、分布位置、排放方式等信息,制定入海排口专项整治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整治,逐步推进排口监测、溯源和整治。积极开展海漂垃圾清理,出动7303人次,清理海漂垃圾共计2887吨。
开展四大专项治水行动。开展冬春季水环境治理提升攻坚战、河湖大排查大宣传大整改、“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四大专项行动。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对照“十查”及时行动,区治水办牵头“一月一督查”,对辖区内水环境治理工作全面自查,共出动巡查410人次,排查河道324条,检查面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发现各类问题346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现状:2021年城区昼间区域噪声监测点位12个,分别位于西溪工业园区、尚桥村、体育场路19号等地,平均值为56.3dB(A),属于“一般”水平。
城市交通噪声现状:2021年城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13个,分别为奉化区交通银行、大鹰宾馆、上林华庭等地,平均值为67.3dB(A),属于“好”水平。功能区噪声现状:2021年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4个,分别是2类区锦屏街道办事处大楼楼顶和人民银行办公楼楼顶,3类区山丘汇科创基地奉化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楼顶,4类区宁波天一纺织线业有限公司楼顶。全年监测4次,其中4类区夜间噪声均超标,夜间噪声达标率为68.8%。第三季度锦屏街道办事处大楼楼顶和人民银行办公楼楼顶昼间噪声超标,主要原因是施工影响,昼间噪声达标率为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