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0655/2022-128608 | 组配分类 |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 主题分类 | 教育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2-06-07 |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评报告
宁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通知》(甬政教督办〔2022〕4号)精神,我区认真对照指标体系,逐条开展自查自评,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评结果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围绕五个方面十九条评价内容,逐条开展自查自评。自评结果为:13条完全达标,分别是第1、2、3、6、7、8、9、10、13、15、16、17、18条;6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分别是第4、5、11、12、14、19条。
二、主要成效
(一)领导重视,各项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到位。2021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6次研究教育议题,涉及“双减”、深化教育改革、教育基建、教育人才引进等,召开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2次,研究解决校园安全稳定、落实双减工作等重大教育问题。加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能力,常务副区长分管教育工作,教育督导委员会纳入政府常设议事协调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道)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纳入政府年度综合考核。
2.制度保障到位。202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10多项教育制度性政策文件,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行动方案、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方案、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近期拟出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等。
3.经费保障到位。全区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1400元、1800元,均高于省定标准和全市平均,“十四五”期间再递增200元,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高1.5倍予以保障。全学段落实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全额保障。
(二)优质教育资源持续丰富
1.持续加大学校新改扩建力度。2021年来,新投用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完成学校迁建2所(锦屏中学、溪口镇中心小学,2022年9月投用)、扩建4所(工贸旅游学校、锦溪小学、莼湖中心小学、西坞中心小学),新开工学校1所(金海小学,投资约2.8亿元,2023年9月投用),启动学校迁建1所(江口中学,投资约5.3亿元,2024年9月投用),改扩建1所(奉化高级中学)。
2.不断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2021年,新投用公办园5所,新增公办学位1350个,2022年再投用公办园2所,新增公办班学位660个,多家公办幼儿园在建,到2022年9月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预计达到51%,近2年比例提升幅度达到17%。
3.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投入专项资金3493万元提升37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基础设施,2022年8月前全部完成改造。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教师队伍建设上,新招硕士研究生及“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8人,完成第二轮教师定向培养招生30人,16个教师培训项目入选省“教师教育十百千工程”优秀案例,“一二三奠基行动”、潜力教师赋能工程等青年教师特色培训项目深入开展。
2.教师培养成效上,新增专技二级高端人才1人、市突出贡献奖1人、正高级教师1人,4人入选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3人成为首批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870多人次在市级及以上业务竞赛中获奖。
3.教师待遇保障上,全面落实教师(含非义务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政策,2021年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为181777元,较公务员高11189元。落实同步增长政策,2019年、2020年分别核增人均奖励基金28435元、31808元。
(四)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全面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第一时间启动创建前期工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11月接受省级评估,2022年5月接受省级复核,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领导肯定,省创建督导评估组建议下半年正式申报。
2.大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在全市率先召开“双减”工作会议,义务段课后托管服务实现全覆盖,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会同十个相关部门构建群团组织课后服务平台,有序稳妥完成课后服务收费,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工作在全市首个完成。
3.有序做好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工作。先后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全区专项工作部署会,相关工作部署在全市走在牵头,出台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公参民”学校确保2022年9月转为公办,区财政安排3000万元左右购买义务段学位约4300个,预计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将调控至0.4%。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落实“五育”并举方面
存在问题:五育并举顶层设计不完善,总体上缺少全方位抓育人的纲领,具体上缺少德育队伍建设、学生帮困帮扶、家校协同育人、学生心理健康等计划方案。部分学校存在体艺专职教师不足、缺少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体育场地生均面积未达标、音美教室单间面积未达标、缺少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等问题。
改进措施:
顶层设计方面,坚持奉化所需、教育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研究制定《宁波市奉化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将育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推动全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基本成形,具有奉化教育辨识度的德智体美劳课程体系搭建完备,践行文化强校、特色强校理念牢固树立,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格局全面形成,同时出台多个配套方案,包括加快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学生帮扶、中小学生研学积分打卡等。
师资队伍方面,一是由区教育局分类统计实际需要新增的教师人数,协同区委编办通过统筹教师编制,增加用编人数,协同区人社局通过教师招聘途径解决。二是由区教育局调整相关学校的教师结构,通过调动、支教等学校间统筹的方式解决。三是相关学校调整,鼓励有特长的教师转岗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等的方式解决。
体艺场地方面,体艺场地不足的学校,按不同情况分类整改。一是受客观条件影响,确实无法新增的,通过易地搬迁或者减少办学规模的方式解决。二是学校周边或校园内有合适场地或者能调剂出部分活动室的,通过新建体育馆、艺术馆、笼式足球场、篮排球场、乒乓球馆、趣味体育活动场等方式解决。三是音美教室单间面积不足的,通过教室调整、扩大单间教室面积等途径解决。
劳动实践基地方面,一是鼓励各学校校内挖潜,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二是由学校属地镇(街道)政府协调,在合适位置给学校提供校外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三是鼓励各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属地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共享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方面
存在问题: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进度不够快,未出台区级层面的相关文件。
改进措施:加快区级层面文件拟制进度,待市级相关文件出台后,结合市级文件要求,再行完善后出台。组织区级及各相关部门集中学习相关文件,同时发动各学校(幼儿园)利用“周一夜学”等平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全面把握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研究对策措施,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同时,全面梳理盘点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对照“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要求,切实做好清理规范和修订完善工作,推动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方面
存在问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目标仍处最后冲刺阶段,部分幼儿园超规模或超班额,部分幼儿园未按“两教一保”配足保教人员,教师收入待遇保障未达到规定要求,部分幼儿园园舍条件尚未达标。
改进措施: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园,在2021年新开办5家公办园的基础上,2022年再新开办2家公办园,到2022年9月,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预计达到51%,最近几年还将有一定数量的公办园投入使用。随着公办园学位供给的大幅增长,“低小散”幼儿园逐步撤并,超规模超班额办园现象逐渐消除。二是健全与公益普惠相适应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配置、工资待遇、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收费水平,增加财政补助等,增强幼儿园运营保障能力,提高非编教师的待遇,严格落实“五险一金”。三是对办园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制定一园一策整改方案,明确实施途径,限期达到办园标准,达不到的,列入撤并计划。
(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
存在问题:尽管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但对标高水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要求仍有个别指标未达标。
改进措施:根据2021年11月省级诊断式评估提出的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并启动整改。目前,大部分问题已经整改到位,部分因施工工期等原因还未整改到位的,在暑期全部整改到位。同时,根据2022年5月底省级复核问题清单,按照教育部5月公布的音美教室面积最新创建标准(音美教室面积分别由原73㎡、67㎡提高至96㎡、90㎡),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困难,迅速摸清全区义务段学校音美教室面积底数,制定新一轮的“一校一策”整改方案,确保8月底前80%以上学校达到最新标准,争取早日申报国家级验收。
(五)有效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方面
存在问题:2个村级小学校区(方门校区、鲒埼校区)和2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成龙学校和育才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其他个别学校在办学条件上还有短板。
改进措施:经调研,方门校区和鲒埼校区具备撤并条件,且家长、学生、教师都愿意尽早并入中心校,现已启动撤并程序,计划在2022年暑期完成。成龙学校和育才学校因学生人数较多,经调研,不宜现阶段直接撤并,将分二步进行整改,第一步采取三项措施,一是进行办学条件提升改造,音美教室、体育运动场地、校容校貌等列入改造工程,确保基本办学条件达标。二是腾出部分公办学校学位,接纳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缩减这二所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确保各项生均数达到标准。三是由政府购买学位,严格按照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的要求,每年财政拿出3000万经费,保障民工随迁子女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下步,待金海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后,统筹城区和周边区域公办教育资源,尽早完成2所民办学校撤并目标。对办学条件有短板的其他学校,利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机会,加大投入,通过易地搬迁、改扩建等途径进行整改。
(六)社会满意度方面
存在问题:根据省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评价报告,2021年度,我区的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为84.8分,与省平均持平,但与85分的要求还相差0.2分。
改进措施: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推进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落实,建立健全相应的干部管理机制、议事决策机制、协商沟通机制等其他校内管理制度,聚力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推进“一校一品”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精心打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联合体”“领航学科党小组”特色平台作用,以强党建促质量提升。二是加快破解群众教育急难愁盼问题,长效落实“双减”工作,推动校外培训市场整体更加规范有序、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质量过硬。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二级及以上优质园数量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江口中学迁建、锦屏中学迁建、金海小学新建、溪口中心小学迁建等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让更多孩子包括外来随迁人员子女入读“家门口好学校”。同时,切实增强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质量,健全特殊教育卫星班、随班就读、上门送教等多种融合教育模式。三是不断凝聚全社会教育工作合力,在政府引导下探索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优势,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打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环境,广泛凝聚共识,加强正面引导,用好网络新媒体,抢占舆论阵地,讲好教育故事,切实提高教育正面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