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头顶烈日 脚踏热土​——记用脚步丈量城市发展的奉化测绘人

记者 赵雪雁 单晓峰 实习生 周雨倩 通讯员 徐子腾

7月的奉城,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但对于区规划测绘设计院的测绘员来说,夏日的“烤”验早已是家常便饭。他们迎着热浪,“全副武装”地赶赴一个个项目现场,精准高效地调试设备,定点、测量、收集数据。

7月19日上午,室外气温已经高达37℃,在方桥街道中交未来城大型绿化土方项目现场,测绘队员们头戴遮阳帽,穿着长袖工作服,一人架起全站仪,另外两名负责跑尺的队员举着棱镜在不同目标测点间跑动,每隔数米打一个点。“目前,中交未来城的大型绿化土方项目已经竣工,我们要对项目内的水域、道路、绿化等面积进行测绘,核算出整体工程量。”区规划测绘设计院测绘二室主任谢延东一边擦着额头不断冒出的汗珠,一边介绍项目情况。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有效,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绘。”测绘二室副主任王迪告诉记者,“这段人工河长约2.7公里,但要完成河道及两边道路、绿化的测绘,至少要打上万个点,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在王迪看来,测绘工作最重要的是严谨、细致,少一点都不行,因此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测绘队员都要耐得住艰苦。

“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测绘效率越来越高,与以前相比我们也没那么辛苦了。”谢延东笑着指向河面,一艘智能无人测量船正以“之”字路线在水面巡航,船上的测深仪将水深数据实时采集到笔记本电脑上。谢延东告诉记者,在引进无人测量船之前,水域测量全靠人力一个点一个点测量深度,是最“头疼”的工作之一。“除了无人测量船,现在我们还引进了无人机机载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尖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小到一张地图,大到城市发展、国家建设,生活中几乎无处不见测绘的踪影。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从地面上的街道桥梁、高楼大厦,到地下安装的各类管线,都被标注了详细的位置、高度、种类等信息,这都是测绘员们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精准数据。“每一项工程建设,都需要我们测绘的基础地形图。测绘工作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谢延东自豪地说。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形地貌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现代城市地形图必须不断修测和更新,1:2000的奉化全区地形修测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城市发展这么快,我们也得跟上步伐!”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尖兵,测绘队员们又扛起设备,继续用脚步丈量大地,为城市建设贡献测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