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千锤百炼铸尖兵 坚守使命护平安——记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

记者 柳家欢 通讯员 奕超超 江威

昨天(31号)一大早,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的“自留田”里暖意融融,大队长任立晟带队挑选采摘,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为队员加餐提鲜。

“小菜篮子”特色项目,是这支尖刀队伍“铁汉柔情”的一面,也是“队伍家文化”建设的延伸举措。自2005年建队以来,来自军队的优秀战士、身怀绝技的女中豪杰、出类拔萃的警校青年纷纷加入,现有民警26人、辅警155人。大队曾获集体三等功、集体二等治安荣誉奖章,区级先进基层党支部、区级模范集体、全市巡特警工作优胜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全省“三能榜样·最美警队”等荣誉。

181人的队伍里,退伍军人占比六成以上。在这个“大基数”背景下,大队深化“队建制”试点,创新实施“准军事化层级管理”,实行大队长“一把手”总负责制,中队以“中队长——副中队长——分队长——班组长——队员”层级管理模式为主抓好辅警队伍管理,其中副中队长、分队长均由辅警骨干担任。这样的模式,工作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便捷,同时通过骨干竞聘选拔,让辅警有更多获得感。

辅警是这支尖刀队里的“生力军”,他们大多都曾在军营挥洒汗水,如今怀着满腔热血成为特警队员,为公安事业默默奉献。如辅警管理中队一分队分队长竺凯,曾服役于青海省军区陆军部队,军营十年,参与任务数不胜数,曾在一次房屋坍塌救援中,不慎被钢筋刺破鞋底,拔出钢筋后,忍痛全力奋战;防暴中队的柳灏,在一次次的日常训练中,提升警务技能,始终以一名退伍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辅警骨干王玉春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多次参与特种勤务,积极献血、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这支尖刀警队最有“执行力”。说起“执行力”,曾获评全省“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副大队长黄汉汉无疑是队员心中的典范。

1992年服役的他,曾赴以色列参加特种集训任务,曾任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官。先后参加汶川抗震救灾、2010年世博会保驾护航、G20杭州峰会安保、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等任务。2008年来到巡特警大队后,无论是处置突发性事件,还是盘查设卡等任务,他都第一个冲到前面。一次,尚田街道某村发生一起打架事件,当事人手持器械情绪激动,还将自己锁在房内,欲以极端行为拒捕。黄汉汉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悄悄潜入当事人身后,未等对方反应,快速将其双臂紧紧锁住,制服过程仅1分钟,周围群众纷纷称赞:“这位特警队员好身手!”

说起这么多年的坚守,来自湖北的黄汉汉感触颇深:“既然管着一支队伍,就要像部队里当教官一样,把他们带好带强,更好地维护辖区稳定。”

这些年,大家都感受到这支队伍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特警队伍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团队意识尤为重要,真正做到平常时靠得住,关键时站得出,危急时打得响。”

在绿都社区,有这样一支“特警跑步团”:勤务中队的俞渭波、巡逻中队的李国庆、防暴中队的尤成龙,以及坚守在集中隔离点的洪伟军,平日里他们4人并肩作战,工作之余经常相约跑步,还带动周边居民一起锻炼。

疫情期间,这支“跑步团”主动请缨,分赴一线抗疫。俞渭波化身“大白”坚守方桥农贸市场封控区,还带队前往横里埭村巡逻;李国庆负责各核酸检测点位周边巡逻,在巡逻期间护送车祸受伤人员就医;尤成龙“抢”下高速路口设卡任务;疫情发生以来,洪伟军便一直驻守于综合防疫隔离点……“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关键时刻,谁都不允许掉队。”俞渭波打趣道。

“战斗力是特警队伍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安保处突任务的基础保障。”任立晟介绍,近年来,巡特警大队抽调12名辅警骨干全面建设城区PTU巡逻机动队,全年全天候在城区开展武装巡逻,定时在各级治安卡点设卡盘查。同时,以突击队队员为班底,首创打造公安特警“三栖突击队”,重点围绕空中直升机索降、水中救援与战术潜水课目演练,以及地面铁骑摩托与无人机相结合的多种战术,通过警企合作、与省警航队联合演习等模式,开展实战演练,圆满完成一批重大安保任务,为我区处置突发性重大事件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