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疫”线 筑起隔离点“温暖防线”——记滨海健康驿站的捷达物业人
记者 袁伟鑫
“叮、叮、叮”,凌晨2时30分,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闹铃声,位于松岙镇滨海健康驿站的捷达物业工作人员又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而此时的夜空还泛着点点星光……近日,一条“捷达人在滨海健康驿站工作一天”的短视频让很多人动容。这些普通又平凡的人,怀揣着内心的温柔,克服酷暑,与病毒作战,时刻保障滨海健康驿站的正常运作。
“8.2义乌疫情”发生后,滨海健康驿站重新启用,接收来自兄弟城市的隔离人员。“8月4日下午接到通知就立马抽调人员赶赴松岙通宵进行房间准备工作,次日一早便开始负责隔离人员的入住接收,目前已经接收了5批次近2500人。”董亚娜是捷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临时驻点在驿站负责物业服务等后勤工作调度。她告诉记者,目前驿站有100多名捷达物业的工作人员,负责接收隔离人员、分发三餐及生活物资和个别隔离人员的必需物资、垃圾收集、安全保卫及工程维修等工作。
作为一个接收疫区隔离人员的集中隔离点,滨海健康驿站的工作不仅辛苦,还有一定风险。然而在浙江捷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很多人主动请缨到滨海健康驿站工作。90后阮焕政便是如此,这是他第3次申请到滨海健康驿站。
8月7日凌晨,滨海健康驿站要接收一批隔离人员。得到增援指令的阮焕政马上前往,没有片刻休息,穿好防护服等待接送车辆。由于疫区调度问题,隔离人员转运车迟迟未到。此时远处的海一片寂静,夜空中还有若隐若现的星光,而他和同事们不敢有一丝松懈,始终穿着闷热无比的防护服坚守着。直到凌晨6时,第一辆隔离人员转送车抵达滨海健康驿站。经过3小时努力,一共28车,近900名隔离人员,全部安置完毕。当脱下防护服的瞬间,阮焕政身上的汗如同雨珠般滚落,手套里的手早已被汗水泡得泛白发皱。
95后徐欢也是第3次来到滨海健康驿站工作,这次他负责二期9号楼。9号楼情况特殊,一共有6层但没有电梯,徐欢必须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扛上近30公斤的物资,每天上下楼超过20趟。他没有半点怨言,哪怕中暑了也咬牙坚持,累得吃不消时,他就蹲在楼梯口休息。当脱下防护服,头晕、呕吐……各种中暑反应不断袭来,他却风趣地和同事说:“给我一瓶藿香正气水,又是一条好汉。”
隔离点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每当有送餐、送物资、整理医疗垃圾等任务时,50多岁的万秀荣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我来!”这句简单的话已经成为了她的口头禅。用她的话说,自己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每天凌晨6时,她开始忙碌起来,从收拾医疗垃圾,到送早餐、送物资……就像一个陀螺一样在各个岗位之间转动。在她的影响下,滨海健康驿站二期隔离服务工作进展得尤为顺利。
为了保障好隔离人员,很多工作人员一天要进隔离区六七次,每次出来都是汗流浃背,全身衣服湿透,有时在隔离区时间长了,衣服便湿了干干了湿,甚至析出了盐花。70后邬勤儿负责工程维修,早在隔离人员入住之前他就完成了3000个房间的排查。隔离人员入住后仍会有许多琐碎的小问题,电视机机顶盒故障、热水器异常、马桶堵塞……只要一看到维修需求,邬勤儿便第一时间背上工具包,进入隔离区域去处理。每次维修好脱下防护服时,他的衣服就像刚被水浸过一样,能拧出满满的汗水。
在滨海健康驿站,这样的坚守者比比皆是。“我们已经习惯凌晨四五点起来,习惯了刚准备休息就被突然叫醒,习惯了手机不离手随时待命,习惯了一天换五六套衣服,习惯了隔离人员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大白’。”董亚娜说,作为捷达物业人,他们将继续坚守岗位,扛起责任和担当,为疫情防控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