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无人机自主红外巡检612公里架空线路 区供电公司保电网迎峰度夏

记者 马乐乐 通讯员 胡洁 毛立纲

本报讯  近日,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使用具有红外测温功能的自主巡检无人机对多条线路开展巡检、测温,全方位监控部分配电线路运行状态,助力电网迎峰度夏。

“笔峰D112线航迹导入完成,可以起飞。”8月15日20时,区供电公司西坞供电所一架搭载红外检测设备的无人机起飞后,径直飞向5公里外的笔峰D112线1号杆,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相机拍照、测温。30分钟后完成笔峰D112线1号杆—73号杆红外检测作业并自动返航,降落在固定机巢,机巢自动回收无人机并为其充电。“从回传的红外图片来看,63号杆C相线夹温度为53.6℃,存在发热现象,需要立即处理。”后台监测人员说道。

每年6-8月为电网运行的高峰期,设备运行温度升高,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以往,配网运行人员需要在夜间用手持式红外测温仪逐个检测配网设备,由于架空配电线路路径长、地形复杂、检测点位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才能实现线路巡检全覆盖。今年,公司探索“固定机巢+无人机的红外检测”模式,利用长续航的无人机,内置前端RTK精准定位模块,搭载“可见光+红外检测”的负载,提前规划飞行航线。同时结合固定机巢,让无人机巡检可自动编排、自动下发以及自动起飞、回收、充电等,真正意义上实现“机器代人”的高效巡检。

目前,公司已部署固定机巢5座,可覆盖612公里架空线路的自主巡检,通过航线规划,已开展红外检测主要供电线路128公里,发现红外缺陷1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