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MB1509706H/2022-134384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发文日期 | 2022-09-30 |
烈士纪念日前访烈士,近20万大学生在线重温历史
细雨朦胧的九月底,秋风拂过略感凉意。卓兰芳烈士纪念馆迎来了一群年轻访客——来自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的大学生。他们站在身穿军装的李则龙旁,庄严地向烈士塑像鞠了三次躬。
该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学校推进大思政建设的一个实践缩影。
9月29日下午,“知行新说”宁波百名兼职思政导师进高校特别宣讲活动,走进奉化区松岙镇卓兰芳纪念馆。直播开始前,新晋思政导师李则龙提议,希望能与学生一起通过瞻仰革命烈士塑像并参观主题纪念馆的方式来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主题教育。
“明天是国家烈士纪念日,没有千千万万军人的牺牲,哪有现在稳定安全的幸福生活。”浙江好人、宁波好人、宁波市金牌调解员、“知行新说”新晋思政讲师李则龙动情地说,场下观众的掌声热烈而持久。
以“缅怀烈士 喜看共富”主题,本期“知行新说”直播覆盖宁波所有高校,近二十万名宁波大学生在线聆听了这堂特殊的思政课。
李则龙,这位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人,一身戎装,站上“讲台”后,向观众敬礼的那一刻就把大家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子弹从耳边飞过,炮弹在身后爆炸。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学生王梦媛问:“在战场上害怕吗?”
“我们当时和你们差不多大,都是20岁上下,说不怕是不可能的!”李则龙回忆道,但只要一声令下,战士们各个都争着往前冲——这是军令,也是军人的职责。记得当时为缓解紧张感,有人提议,打完仗回去,如果有人牺牲,其余战友都要去看望其父母——于是,战场上的“随口提议”成了他们“一生的承诺”。
1980年退役后,李则龙不忘战场上的承诺,几经波折找到一位牺牲战友的家人。当在敬老院看到战友母亲的时候,当这群在战场上很少落泪的战士齐声声喊出“妈!儿子们来看您了!”的时候,双方都泪目了。
从前线到乡村,作为奉化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李则龙成为宁波市奉化区松岙镇海沿村党总支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退伍不褪色,继承和发扬部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成了村民口中随叫随到的“110书记”。
“以前上前线是保卫祖国,现在服务群众是振兴乡村、共同富裕,性质是一样的。”在李则龙带领下,海沿村发生了大变化,农村文化礼堂、清廉村居、生态公墓、前山梅花园等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完工,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让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松岙镇农业基础好,但种植效益并不突出,近几年,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又成了他的心结。李则龙带着团队找专家、测试种植环境、引进新品种……退休不退岗、退职不褪色,为百姓服务的步伐始终在路上。
“低糖、无糖大米等新产品的试种很成功,今年已经能达到3000多亩。”64岁的李则龙笑着透露,明年就能全面推广,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了。
李则龙的事迹,让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听李老师的课,我更能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提醒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奉献。”药商学院应用英语一班樊梦婷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