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5994974386/2023-136049 | 组配分类 | 工程建设管理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住建局 | 发文日期 | 2023-01-10 |
2022年奉化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区住建局压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安全首要责任,开展建筑领域风险普查,强势推进建设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升行动,落实建设主体风险防控和质量安全责任,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计划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当前,今年全区新增受监工程项目150项,建筑面积437万㎡,工程造价158.7亿元(其中:房建项目144项,建筑面积437万M2,工程造价155.4亿元;市政项目6项,工程造价3.3亿元)。监督工程竣工验收158个,竣工工程面积约681.2万㎡,竣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为100%。特殊建设工程通过消防验收项目45件、验收备案项目8件。全区现有在建受监项目280个,建筑面积约1564.76万㎡。全区现有起重机械699台(包括塔吊286 电梯269 物料机144)。
今年开展日常监督检查3756人次,检查工程项目约957项次,签发整改通知书629份,停工通知单38份,发现并整改质量安全隐患8948项,均已落实整改完成。约谈企业9家次,约谈责任人员38人次。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项目提起11起行政处罚建议。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完善“差别化管理”,通过稳步推进桩基工程质量、住宅工程质量及住宅工程竣工分户验收工作,突出安全文明生产薄弱环节、重大危险源隐患的专项整治,确保全年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有明显好转,工程质量总体受控,安全态势平稳,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在行业治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今年以来,坚持日常监督抽检及专项执法检查向为工作中心,按照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和内容,开展了各类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并通过专项整治推动建筑市场日常巡查规范化和重点检查常态化,构建长效常治的制度机制。
一是高质量完成建设施工领域“除险保安”专项整治工作。“除险保安”行动开展至今,我站每个季度对在建项目开展一次全覆盖日常检查,检查率均达到100%,累计出动监督人员2400余人次,停工整改工地26个,排查安全隐患2250余条。并要求各参建单位建立“常普常新”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深基坑、高大支模架、建筑起重机械、起重吊装等危险源管控,严格落实参建单位施工主体责任及各项施工安全措施,切实防范化解施工安全风险,确保我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
二是深入开展桩基施工专项整治。今年4月,共派出3个检查组,对全区17个在建桩基施工项目进行全覆盖检查,共签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5份,其中停工通知书6份,提出整改意见109条。严格管控桩工机械设备源头,今年以来,桩机设备产权登记共208台,使用登记共70台,通过实行桩工机械登记使用告知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提升桩基工程管理水平。
三是认真开展“安全月”活动。根据我局制定的安全月实施方案,6月份我站开展了“安全月”活动专项检查,全面督查各参建单位履职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防汛落实情况等8大项内容,对全区36个在建项目全面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安全质量隐患865处,对36个工地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跟踪复查整改落实情况,隐患整改率达到了100%。
四是深入开展住宅工程专项整治,结合日常监督,突出十项措施检查。2022年3月以来,共对42个住宅工程落实十项措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其中:对金海路站3-18地块商住项目、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II-04I住宅地块项目、绿城七号地块项目等8个项目进行了淋水试验监督检查,共排查质量隐患142条,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23个项目梁柱核心区混凝土质量进行了回弹抽测,共抽检37组,其中合格29组,不合格8组,合格率为80%,对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复查,隐患整改率达到了100%。
五是积极开展“质量月”专项督查。根据我局制定的安全月实施方案,9月中旬开始采用现场实地查勘、资料抽查、实体检测等方式分3组开展了“质量月”专项检查,重点对各方主体工程质量行为履职是否到位、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管理资料以及“浙里建”、“甬建码”、“甬砼码”以及视频监控、扬尘监控等智慧工地开展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51个工程项目,涉及42家建设单位34家建工企业34家监理企业,共签发限期整改通知书51份(其中停工通知书8份,局部停工通知书 4份),提出整改意618条。通过以质量领域的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监管实效。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管实效提升。
一是改进监管方式,继续推行“网格化、清单化、常态化”三化监管体系。由区质安站一名副站长负责总监管,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扬尘治理、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全区建设项目施工安全。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实效。充分运用智慧住建云服务平台,实现全区在建项目监管信息实时录入、检查记录实时上传、工人考勤实名联网,并建立了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情况数据库,有效提升监管实效。其中部分工地采用的人脸识别、实名制考勤通道等措施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推进文明施工视频监控建设并远程联网监管,截至目前,我区一定规模项目均安装视频监控。
三是改变随机抽查方式和检查力度。对工程质量及原材料“一查再查”,持续强化工程质量管控,督促项目管理人员规范质量管控工作。截至目前,我站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桩基、工程实体质量及住宅工程分户检验进行了监督抽检,共抽查194个项目,其中原材料抽测303组,合格率97%;实体(强度、板厚、防串烟、节能实体)抽测261组,合格率81%;桩基低应变抽测30组,合格率100%;住宅分户检验抽测421套,合格率64 %。
四是进一步完善住宅工程验收管理。为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提升住宅小区质量品质,严格住宅工程的各项验收程序的监督,全力做好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和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特别是全装修住宅的分户验收工作质量管控工作,确保涉及民生工程项目质量稳定可控。于2022年3月15日修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宅项目验收管理的通知》(奉建〔2022〕17号)文件,对商品住宅预验收环节及分户验收阶段你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并要求房产开发企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住宅工程分户验收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测等要求。
(三)在源头把控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增强施工、监理单位和从业人员标准化管理意识,加强工程建设各环节质量管控,高质量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一是推进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与年度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提升行动紧密结合,通过红黄绿三色差别化管控模式,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标准化测评工作,积极推动企业朝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规范化、定型化、工具化方向发展,同时,每年通过安全月活动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会,全面提升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今年有33个项目受评区标化工地,12个项目参评市标化工地,6个项目参评省标化工地。
二是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工作。要求所有工地对进场建筑工地务工及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并要求所有人员扫“场所码”以及核验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同时重点关注生活区管理,守住建筑工地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底线,保障我区建设工地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四)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为百姓排忧解难。
在处理房屋质量安全投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做好质量安全投诉的协调工作,公开投诉电话,实行谁监督谁负责,完善处理程序,明确工作责任,对投诉涉及有安全隐患的,立即会同各方责任主体即刻处理,联系、协调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解决,并定期做好监督回访,积极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全年共受理投诉219起,其中涉及质量142起,安全生产文明施工68起,其他9起,办结率100%。
三、明年工作计划
区住建局将坚持以“监、帮、促”为理念,根据压实主体责任、推进智慧管理、做好服务保障、强化监督执法、完善团队建设的工作思路,推进以下工作:
(一)以“监”为重点,严把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底线关”。一是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管。特别针对项目未批先建;未组织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检测机构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审查机构出具虚假审查合格书等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同时,总结分析事故和各类检查发现的重症顽疾,重点对起重机械管理、深基坑施工等危大工程及桩架、爬架的使用等重点领域保持高压态势,落实《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等文件相关要求,健全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通过专项整治和重点监管,实行严格的信用惩戒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处理办法,进一步降低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而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严格督促责任主体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肃查处建设单位违法开工、肢解发包、擅自变更设计文件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督促责任主体加强日常管理,管理人员到岗履职,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层层审核、严格把关;严格督促施工现场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强对商砼、钢筋、PC构件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原材料及构配件的进场报审(质检)管理;严格督促管理人员做好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管理理念,管理责任定岗定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消除隐患”和“杜绝反复”两手抓;三是严格督促责任主体做好建筑工地环境整治工作,落实文明施工、特别是扬尘控制各项管理制度,推动施工环境长效化管理,稳步提升建筑工地整体形象。四是继续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聚焦我区住宅工程质量热点问题,聚焦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住宅渗漏水治理、住宅全装修品质以及工程质量检测等四个问题,深化住宅工程质量监管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更多更务实管用的工程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同时,开展住宅工程品质提升行动,强化质量通病治理,优化工艺工法,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和建设品质。
(二)以“帮”为主线,筑牢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墙”。一是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主动当好项目指导员、保姆员,要依托现有的项目责任人制度,紧盯项目进度和时间节点,主动对接指导支持,将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和安全生产隐患治理防治在前,在开工前就对项目进行案例交流、施工过程指导,并通过项目全面排查,督促质量安全措施落在实处,努力降低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率。同时,定期组织开展项目技术指导、提供免费材料检测、持续交流党建经验等方式,着力提升工程品质。二是改变工作思路优化作风,从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解决困难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少说“这样不行”,多说“怎样才行”,提升建筑企业和参建人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三是创新监管模式提升效率,适时将小区市政附属纳入监管,并对市政、消防、人防、建筑实行限时联合验收,统一竣工验收图纸和验收标准,统一出具验收意见,彻底实现竣工验收“最多跑一次”。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增强本领,要适时组织建筑业企业及其作业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一方面营造“时时讲质量安全、事事讲质量安全、人人讲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并通过专家型、实践型的老师讲案例、讲实务,让课程接地气,指导参培的企业和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快速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做好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齐头并进,及时适应“互联网+监管”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要求,要结合钢结构住宅、全装修住宅新的工作要求及商品住宅集中交付带来的管理压力,调整监督管理重点,理顺工作流程,优化工作计划,要培养监督人员独当一面、处理复杂事项、全过程负责某一工作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五是加强廉政教育筑牢防线,要督促全站工作人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上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求站班子成员要管好自己同时也要管好分管科室和下属工作人员,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特别是处理矛盾点的事情,一定要心胸放开,守得住底线,真正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侵”的效果。同时继续完善监督模式,推行“管验分离”、“注重巡查”的工作机制,通过职能交叉、规范监督流程等方式消除监管盲区,从制度和人员两方面减少岗位廉政风险。
(三)以“促”为目标,实现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提升的“新动力”。持续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扩面。以省厅“浙里建”重大应用为契机,坚持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将原有“人的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逐步改变老旧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通过智慧平台,将责任主体申报、日常监督管理、各类信息报送、政府要求传达等工作从线下转为线上,通过大数据预警提示和定期梳理为手段,提高监督管理效能和责任主体执行力,增加管理双方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灵活运用信用扣分、约谈主体、通报曝光、行政处罚等手段,严肃惩处不良单位,遏制冒险违规倾向。以创建为抓手,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创建省、市优质结构工程活动,为我区建筑领域打造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