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0655/2023-136218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主题分类 | 教育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3-01-10 |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区“双减”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义务段学校:
自“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我区涌现出一批“双减”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及时总结提炼“双减”工作典型经验,持续推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常态化征集“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机制的要求,现向各校征集2023年区“双减”优秀实践案例。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二、征集内容与要求
1.案例主题多元化。案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课后服务(暑期托管、服务管理、师资安排、免费优秀线上服务资源等)、作业减负(作业设计、作业管理、作业指导等)、考试管理(命题设计、频次管理、评价管理等)、其他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睡眠管理、体质管理)、课堂教育教学提质(教学方式转型、学习形态变革等)、家校社联动(学生课余生活指导、周末学习指导等)。
已公布的十三批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里,大部分案例主题聚焦在课后服务、作业管理上,接下来的案例征集可多关注“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优化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与实践经验,尤其是评价如何营造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双减”的氛围,比如:如何建立指向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机制,引导师生更关注可持续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方法、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进行制度性改革,以重构校园生活,适应师生在校时间更长的新挑战;如何基于新课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教学进行整体优化等等。
2.突显“双减”工作长效化制度、机制。案例要体现“一校一案”“一案一亮点”,聚焦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以“双减”工作为契机,实现突破。案例需突出长效机制、特色载体;举措具体、有针对性、成效突出;师生及家长认可度高,可复制、可推广。
“双减”案例征集实施一年以来,大多学校把案例集中在表述某个课后服务活动是如何设计,某一学科单元或主题作业是如何设计,或项目化学校如何设计实施、劳动教育或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等方面。现阶段请更加关注关于学校如何破解“双减”问题的制度性举措、创新性载体,关注多元主题背后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关注这些制度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撬动效应与持续影响,关注课后服务是如何协调各类资源、如何利用好学校空间等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
例如:课后服务资源的整合统筹与准入标准制度,包括学校如何管理和使用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如何与场馆、少年宫合作展开课后服务等。课后服务的评价机制,包括是否建立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学校如何对课后服务质量进行监管等。
3.写作表达宜规范且严谨。案例应注意宣传伦理和规范,保护学生及家长隐私,不出现具体姓名,不出现学生家长正面无遮挡照片、不出现涉及隐私的聊天记录图片等。
三、参评名额
各学校根据自身工作开展情况,每所学校上报参评的“双减”典型案例1—2个。
四、评选办法及奖项设置
区教育局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案例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并将优秀案例择优推荐至省市级评选。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开展案例的评选,是促进课后服务、“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不断深化、持续推进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认真总结,精心组织,积极参加评选。各学校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提炼,确保所申报特色课程、典型案例的质量,严禁抄袭。
(二)案例撰写必须是学校层面(非教师个人学科内容,教师个人上报不予受理)针对学校整体开展的情况进行文本组织的,可结合参考省优秀案例内容(共13批),切入点可以小,但要彰显学校特色,展示我区中小学减负提质“有个性、有温度、有成效”的工作新样态。
(三)格式要求:附件1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字数不超过3000字。
(四)按时上报。各学校于2023年3月1日前将附件1(三份)和附件2(一份)纸质稿上报普教科913办公室,附件1和附件2电子稿发送至邮箱(fhjy2021@163.com)。联系人:马金山,264766。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
202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