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837301684971/2023-147000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国资管理中心 | 发文日期 | 2023-10-19 |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3年6月1日在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宁波市奉化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体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根据2022年12月快报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区入表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135户,其中:一级企业24户(监管一级企业18户,非监管一级企业6户),二级企业81户,三级企业30户。随着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根据相同板块整合做大原则,相继整合形成区投集团、区城投集团、区交投集团、区水投集团、区工投集团、区文旅集团、区农商集团、甬山投资、奉化保安公司等国资监管框架下的9家集团化公司运行模式。拥有AA+资信企业2家(区投、宁南),AA级7家(城投、交投、农商、红胜开发、滨海建设、溪口雪窦山、溪口旅游集团)。
(二)资本运行情况。截至2022年底快报数据,我区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200.74亿元,同比增长18.47%;实现营业收入72.52亿元,同比增长86.43%。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及成效
(一)改革重塑增效能,不断增强国企转型“主引擎”。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刀刃向内,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创新改革增强动能,持续激发国企活力。一是国企改革开局良好。出台《全面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对标党建竞优、改革竞先、绩效竞高、监管竞效4大行动20项任务,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落实落地,完成“大党建”归口管理,深入实施国资盘活整合,国企资信评级加速推进,宁波宁南新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获评AA+;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推行“外部董事+专职监事+驻企专组”新模式,完成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二是国有“三化”见行见效。资源资产化稳步实施,锦奉、状元岙、金峨、青云4个综合供能服务站陆续运营,薛家山矿业按进度启动,15家国企涉及的闲置房产和土地有序盘活;资本证券化有序推进,“以点带面”指导区属国企“量身”制定可操作性资产证券化实施方案,并由区投集团为主,收购控股(参股)上市公司;与宁波水务环境集团完成框架协议签订,全力贯彻落实全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和IPO上市工作。三是积极探索混改创新。聚焦主责优化布局,区国投公司出资成立区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甬山投资公司联合社会资本组建宁波锦宇物产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首次营收;区交投集团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全年销售油气3890吨;区城投集团与杭州宋都集团、浙江捷达物业三方于2022年6月成立宁波和晟城市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区工投集团与浙知交合作成立宁波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与省属国企探索“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区文旅集团通过混改成立宁波奉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资本市场化运行工作有序推进。
(二)服务大局勇挑重担,“顶梁柱”作用持续发挥。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和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找准国资国企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展现国资国企社会责任。一是共富探路先行一步。依托党建联建机制,区属国有企业结对9个“共富帮团”联建项目,助力全区镇(街道)强村公司全覆盖;11家区属国企与四川甘洛11个村结对共建,8家集团(公司)助力温州文成“山海协作”;助企纾困有作为,全年累计为1505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承租户,减免租金总额1723.19万元。二是防疫纾困担当有为。在疫情防控“战役”中,区国资国企共投入志愿者2100人次,参与社区、村及重要道路、关卡设点防控工作;并累计派出运送人员车辆69台次,统一运送人员3000余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隔离人员转运保障工作。三是对口帮扶落地见效。通过市场主导、资源共享等举措,11家区属国有企业与甘洛县11个村签订5年共建协议;8家集团(公司)助力“山海协作”,区工投集团与文成县兴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消薄飞地”项目。
(三)数智监管促协同,着力激活基层治理“助推器”。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促进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法治化,将协同治理网络覆盖到每一个“神经末梢”。一是“一平台”打造国资数字监管。根据“宁波国资大脑”建设目标,有序推进奉化国资“一区一屏”综合监管平台建成投用,通过数据抽取、清洗、治理及建模分析,搭建国资监管部门与监管企业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经营数据信息传递、查询分析、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打造智慧型“监管大脑”。同时以个性模块开发嵌入式同步推进国企财务一体化管理,在推动实现国资监管数字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实现国资实时监管、精准监管、有效监管。二是“一张网”规范企业采购行为。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采购行为,加快推动区属国有企业采购数字化转型,中心不断调整完善“企采云”平台的相应模块、采购流程等,并对长期未用或产权未登记企业进行了专项清理,积极打造“阳光国企”。目前平台内共有国资监管规范企业106家在采购平台开户,年度审核项目采购196宗。三是“一竿子”完善监督追责机制。围绕完善现代化公司治理目标任务,把全面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职责三者统一起来,推动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构建业务监督、提示提醒、监事会监督、追责问责工作机制,促进各类监督形成合力。
三、下一步思路举措
对照深化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步,中心对标2023年目标任务,全力推进“139”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行动,即: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个主题年”,全力抓好“九大重点任务”。力争实现区属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8%,实现国资证券化率达2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率保持合理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战略性整合。坚持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加快集团(公司)内部整合力度,打造定位明确、主业突出、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
二是统筹运用融资创新工具。通过合理化配置、长效化提升,指导多家集团(公司)增创AA+资信,积极助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
三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以市场化方式调整重组区属企业或国有企业之间的同类资产,推进国有资产向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集中,通过集团(公司)的混改合作,努力现新的突破。
四是优化国企市场化选人机制。制定国企用工“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别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完成区属国企“三个一”人才库的迭代更新。
五是打造国资国企共富品牌。依托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数智农业产业园打造、光伏发电联建等重大共富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资国企辨识度的品牌。
六是全面开展能力素养提升。突出公共基础和业务技能提升,促进“党建引领+业务提升”有机融合,按照“强基提中、做强主业、务实高效”的原则,开展国企干部职工全过程全覆盖培训。
七是持续优化科学考评体系。突出“履职担当保基本、经营业绩重激励”,逐步建立起“基本+绩效”为结构、薪酬上升有弹性、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
八是强化国资监管“智治”。完善以“强化数据监控、挖掘数据价值、推进数据赋能”为导向的数字化国资监管系统,实现国资在阳光下运作。
九是深化国资“大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企雁先锋”工程,一体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规范提升,全面推开“清廉国企”示范点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具有奉化国资国企辨识度、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企雁”系列党建“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