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让生活充满希望 奉化有一支“小海豹”游泳队
记者 袁伟鑫 何腾涛 通讯员 董黎姿
这几天,在杭州亚残运会赛场上,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正努力拼搏,书写梦想。而在奉化城区的一个普通游泳馆里,也有一群孩子在泳池里奋力击水,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着。尽管他们的身体存在缺陷,但是这群稚嫩的孩子却迎难而上,用时间和汗水追逐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游泳让生活充满希望。
为残疾儿童插上梦想翅膀
“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站上领奖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爸爸妈妈。”在江口街道新桥下村的一间普通民房里,10岁的王心妍正在画泳池游泳的自己,和在岸上加油的爸爸妈妈。孩子质朴的梦想让坐在一旁的母亲潸然泪下。王心妍一家来自贵州,3岁时,王心妍被检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黄斑劈裂,被鉴定为四级残疾。王心妍爸爸告诉记者:“医生说,这个病没有太好的治疗效果,最坏的情况是失明。现在去检查基本就是弱视状态,超过4米就视线模糊。”
“去年,有个坐着轮椅的老师来到我的学校,问我想不想学射箭,后来量了一下我的身高有些不够。她又问我想不想学游泳,我说想,因为游泳也挺好玩的,然后就开始学了。”王心妍对记者说,后来她才知道那位老师就是出生于我区的残奥冠军周佳敏。
在周佳敏的引导下,去年9月,王心妍便来到小海豹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学习游泳。同她一起训练的,还有其他7名残疾孩子。从那时起,除了周日休息,每天下午放学后到游泳馆训练成了她的必修课。和很多一起学游泳的孩子一样,从最初跳入水中新奇到后来日复一日的艰苦和枯燥,让王心妍备受煎熬。尽管如此,王心妍却从未放弃,刻苦的训练和与生俱来的游泳天赋,让她的游泳水平不断提升。
“她练游泳的时候不止一次练吐了,吐完之后她会选择继续加练,每次都会和教练说我要多练一会儿。她知道自己身体上有缺陷,通过游泳锻炼能让她找到一些新的方向,也是她努力的动力。每次看到她这样积极向上我都觉得特别感动、欣慰。”小海豹游泳馆负责人王龙斌表示。
小海豹铺就“竞技梦”
小海豹游泳馆作为我区的一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和省残疾人游泳队保持着良好沟通,为他们输送优秀的运动员。王龙斌告诉记者,从去年5月小海豹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成立至今,已经有游泳运动员孙以彤、皮划艇运动员陈璞等4名运动员被选拔到省队训练,而王心妍的成绩也得到了省游泳队教练的认可,有望到省队参训。
最近,在省游泳队结束集训的孙以彤一回到家,便来到小海豹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和她曾经的小伙伴们一起训练。11岁的孙以彤患有先天白化病,不仅肤色、发色与常人不同,视力也仅有0.1。这使她在生活和学习上比同龄孩子面临更多困难。2021年,孙以彤与游泳结缘,随后又在小海豹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训练,并被选拔进入浙江省游泳队训练。在今年3月的省第十一届残运会上,孙以彤首次亮相赛场便一鸣惊人,获得了一金二银的好成绩。“我现在的目标是400米游进6分钟,突破自我,在比赛中拿到奖牌。”孙以彤告诉记者,为了继续提高成绩,她选择来小海豹继续训练。
基地游泳教练张坤告诉记者,目前体育训练基地有8名孩子在训练,他们有的是视力方面的缺陷,有的则是肢体方面的缺陷,除了一名孩子因为年龄太小需要一对一训练外,其他孩子都可以和健全的孩子一起训练。“我会让孙以彤和健全的孩子一起训练,因为她的速度跟得上,这样有助于她提高体能、加快速度,也会更自信。王心妍也一样。”张坤说。
做残疾人朋友的坚强后盾
“游泳这项运动本身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包括恢复肢体的行动力,肌肉的增长。队员中有个孩子在岸上没办法正常走路,但他可以在水里‘走路’,对于他的肢体康复非常有帮助。”王龙斌表示,游泳带给这些孩子的益处是全方面的,有别于健全人的竞技道路,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具有特殊性,游泳无疑给他们打开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有一定实力的队员会被选拔到省队,参加全国甚至国际赛事,而成绩普通的孩子,运动也带给他们身体和心灵上的康复和充实。
记者了解到,目前队中已有4名孩子到省队试训,其中孙以彤进入省游泳队,陈璞试训后因为残疾分级于今年5月转至省皮划艇队训练。“很喜欢游泳,参加不了比赛还是有遗憾的。不过,皮划艇队也不错,我要努力训练,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年14岁的陈璞对记者说。
“今年5月,我们合作成立了周佳敏体育工作室。通过她的成长过程,去引领合适的残疾人儿童从事残疾人体育运动。体育工作室成立以后,周佳敏经常到全区的各个中小学校去做一些巡回的演讲,传递正能量,也挖掘一些运动员的苗子。”区残联理事长张礼传介绍说,近几年来,区残联十分重视残疾人运动,目前已有6名运动员选送到浙江省残疾人运动队参加集训。同时,成立了三个球类、游泳、旱地冰壶、体育轮椅舞蹈等方面的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提升体育成绩,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体育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