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聚人迎四方客 以文会友传好声音 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记者 赵雪雁
从一座山、一个节,延伸到一座城。从2008年至2023年,走过十六载的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与雪窦山名山建设的步伐相伴相依,成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向海内外传递奉化“好声音”,迎接来自四方的新朋旧友共赴一场“微笑”之约。千年雪窦,梦应今朝,以节为媒,相约名山。奉化正以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为牵引,奏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以节为窗,全域旅游竞芳菲
台上是动人的音乐演唱,台下是沸腾的汹涌人潮。11月5日晚,“梦应雪窦山”两岸群星演唱会激情开唱,作为2023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的活动之一,这场群星汇聚的视听盛宴吸引了万名歌迷齐聚奉城。周边商圈、餐馆、小吃街等成为参加演唱会年轻人的“夜生活打卡点”,附近酒店的订房率也因演唱会的举办一路“高歌”……以节造势,以节聚人。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的举办,为我区文旅带来数以万计的消费人流和“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成为激活文旅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雪窦山脚下,浙江佛学院旁,在建筑设计、经营理念等多处融入弥勒文化的酒店见岕禅舍正开门迎客。近年来,中国佛教五大名山雪窦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游客慕名而来,酒店的入住率随之稳步攀升。“酒店通过打造素菜精品、禅茶体验等方式,将弥勒文化融入游客食、住、娱等各个方面,受到诸多好评。”见岕禅舍创始人马骅说道。
这两天的雪窦山依然苍松青翠,千丈岩飞瀑如雪,弥勒大佛笑容可掬,是我区旅游的“金名片”。气势宏伟、设计精巧的地标性建筑弥勒圣坛将在今年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开幕期间全面启用,与浙江佛学院、资福律寺、水涧岩精舍等共同勾勒出弥勒文化园“一核一带两组团”框架。此外,应梦里成为夜游热门打卡地,徐凫岩悬崖钢索栈道吸引挑战者体验“飞檐走壁”,中林·商量岗旅游度假区开拓“体育+”旅游新业态,栖霞坑村、岩头村、东山村等精品民宿聚集……持续多年、大手笔投入的名山建设和弥勒文化节庆活动,与溪口的山、城、湖、寺联动发展,以点带面,实现奉化全域旅游多点开花。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我区接待游客1415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20亿元。
以节为媒,文旅融合入佳境
从第一届开始,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始终围绕“慈行天下、和乐人间”这一主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节庆活动,吸引更大范围人群共同参与其中,成为奉化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学术研讨会上,群贤毕至,共同探讨弥勒文化的内涵,挖掘蕴含其间的现代意义;文化展上,国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形式让深厚的佛教精神更加鲜活;养心禅旅、美学品鉴、影视文艺等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群众走近弥勒文化,感受古老智慧带来的心灵浸润……唯有文化,最能致远。奉化以“梦应雪窦”为圆心,进行多方面探索和内向挖掘,在全球范围内激荡起“和睦和乐、和平和谐”的精神涟漪,也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递着奉化名片。
弥勒文化还通过结合新技术、新形势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去年的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开幕式暨“梦应雪窦山”禅乐音乐会上,AR和XR技术等数实融合技术展现了雪窦山的自然美、圣坛的建筑美、音乐的艺术美,也首尝“元宇宙”带动景点“新生”的路径;随着“布袋和尚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布袋和尚”历史形象为基础设计的漫画IP“奉小布”以憨态可掬的模样在网络上圈粉无数,还频频亮相桃花马拉松、2023宁波国际旅游展等活动,成为奉化城市形象的“代言人”……端庄与神圣的弥勒文化,被赋予了生命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主动拥抱。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区以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为窗,书写名山文章,以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为媒,培育文旅深度融合、多元共生的业态体系。“和乐”基因植入城市精神,“微笑奉化”迎送八方来客,“慈行天下、和乐人间”几字历经时间洗礼,始终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