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民生幸福“服务网” 我区聚焦扩容降费提质让婴幼儿托育服务不负所“托”
记者 黄嘉婷 通讯员 励耀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结构变化,家庭对优质、普惠托育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我区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全面落实“幼有善育”,强化政策支撑,盘活资源力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持续健全从孕期到义务教育前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织密民生幸福‘服务网’,让托育服务不负所‘托’有其必要性。”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0至3岁这一“最柔软群体”的养育问题频频登上热搜,成为民生热点。作为“育儿生力军”的“80后”“90后”,一边面临职场挑战,一边陷入“带娃人手不足”“养娃成本太高”“隔代教养的教育理念冲突”等现实难题。由此,高质量托育服务应运而生。
据介绍,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48家,托位2411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11个,普惠托位占比达93.78%。今年,全区新增托育机构9家,新增托位845个,其中普惠托位825个。今年2月,城区首家公办托幼一体化试点幼儿园锦江幼儿园招收了第一个托班,截至目前,城区共有3家公办幼儿园招收托班……数据与成绩的背后,是我区不断升级的“幼有善育”服务。
“0至3岁为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日常养育照护中应保证婴幼儿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和户外活动时间……”日前,在莼湖街道“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一场养育照护科普活动在授课老师的讲解中展开。
据悉,我区已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并以区妇幼保健院为平台,建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推动服务延伸到农村。我区还加紧实施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提升工程,完善出生缺陷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深入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
“今年已建成4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明年计划再建4家,其中1家按省级标准建设。”区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将围绕创建要求,提升硬件基础水平。同时,继续完善细节,常态化组织妈咪厨房、育儿讲座及照护小组活动,开展儿科、儿童中医和儿童康复服务,全面提升服务儿童能力水平。
把好“准入关”,让家长“托”得放心、安心、暖心。区卫生健康局强化托育机构指导服务和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托育机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今年以来,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和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过“双随机”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已备案托育机构开展联合监督检查12家次,指导服务3家次,开展保育师职业技能培训100次,托育服务人员职业素养培训148人次。
有了养育健康服务,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教育供给也需要跟上。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模式,从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着手,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政策措施,扶持社会力量和用人单位兴办普惠托育机构。落实好各项资金补助,提高各托育机构办托积极性,丰富高质量托育服务供给,让更多需求得到满足。
安全性、性价比、服务质量,是家长在考察托育机构时重点考虑的三要素。家住锦屏街道阳光茗都的傅女士选择三知行托育园,便和资费下调、高质量服务不减紧密相关。傅女士表示,自己和孩子爸爸平时忙于工作,而长辈带孩子所教知识又有限,这里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
今年1月,我区出台《宁波市奉化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社会办普惠托育给予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并确定了城区和农村的最高收费标准。今年,已有36家托育机构被确定为首批普惠托育机构,资费降幅最高达40%。以三知行托育园为例,根据管理办法,收费标准从原先的每月3800元降至2322元。
“我们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不断降低托育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托育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费用投入,激励引导托育机构参与普惠托育,着力让普通老百姓上得起托育机构。”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已下发托位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资金160万余元,9家民办托育机构均成为普惠托育机构,收费标准降低至每月2580元以下。婴幼儿入托家庭每月可减少1000至1300元的托育服务费用。
我区坚持“扩容、降费、提质”多维发力,推进“幼有善育”服务不断升级。下步,区卫生健康局将以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班等5种模式为主,构建以家庭托育点和社区驿站为补充的“5+X”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探索开展社区“临时托”“计时托”等托育服务,不断深化“深度陪玩”托育服务特色。预计到2027年,我区每千人口托位数将达到5.5个,0至3岁儿童发育监测筛查率和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将分别达到96%和94%。托育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让广大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更有信心、更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