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向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输出“奉化经验” 第二十一届中日韩环境人力资源研讨交流活动在奉举行

记者 赵雪雁 王林威 通讯员 赵伊丽

本报讯  12月7日至8日,第二十一届中日韩环境人力资源研讨交流活动在我区举行。活动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地方实践”为主题,通过主题研讨、对话会、实地走访等形式,交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研讨交流会期间,三国环境官员代表分别就中日韩三国低碳发展的政策、地方案例以及未来合作建议三个议题进行了分享与展示。中方7位来自不同省份的代表,集中展示了我国地方探索低碳发展的创新实践与成果,并提出了加强三国地方政府、专业人才之间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等建议。

12月8日,三国环境官员代表走进大堰镇,与大堰镇政府干部、村民、环保志愿者代表等进行了一场对话会,并参观了大堰镇箭岭村环境学习中心。三国环境官员代表详细了解了大堰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的绿色发展历程,考察了大堰镇村民环保集市、垃圾分类、酵素生态农业等特色公众参与案例。大堰镇发展生态环境教育产业的努力给三国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参观完箭岭村后,韩国代表辛昭莲告诉记者:“这里设施先进,理念先进,全民低碳参与度高。没想到一个小乡村在绿色低碳方面做得如此成功,对我们韩国农村很有借鉴意义。”

据了解,“中日韩环境人力资源研讨交流”项目为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下优先合作领域“环境教育及公众意识”子项目之一,每年由中日韩三国轮流主办,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环境官员对当前环境问题及政策信息的交流,现已成功举办20届,并写入《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及《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公报》。本届活动聚焦地方绿色低碳发展,希望借助该项目平台,讲述中国乡村促进生态共富、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活动期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奉化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零碳村民”试点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参与的形式,用数字化手段支持全民绿色低碳。“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优势,将大堰镇相关低碳做法转换数字化场景,实现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吉利集团易云科技数字化创新业务负责人杨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