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727Y/2023-149905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司法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3-12-29 |
奉化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区司法局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构建“133”工作体系,以法治奉化建设为总目标,大力推进“三大专项行动”和“三个特色品牌”建设,在推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当好先行者、走好实干路,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模范贡献法治力量。
(一)坚持目标导向,以争先进位为牵引,奋力谱写法治奉化建设新篇章
一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切实履行法治奉化建设牵头抓总职责,研细研透2024年法治浙江、法治宁波建设考核工作着力点、关键点,配套制定本区考核细则,设计切合实际的评价结果指标、奖惩指标,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聚焦关键指标,建立健全季度晾晒预警、分析研判以及法治督察、反馈提醒等跟踪问效机制,确保各项指标任务落细落实。二是树好争先“风向标”。以争创法治浙江建设示范项目为目标,以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心,加快培育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标志性项目。加大“12309”企业法律服务统一平台推广使用力度,提升知晓度和信任度,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推出执法领域惠企服务新举措,打造“法护营商”奉化“十二策”2.0升级版。聚焦产业发展、企业经营高频涉法风险,遴选出2023-2025年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建议编制目录6个,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我区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全覆盖。三是搭好改革“顺风车”。全面承接原法制办职能,从优化机构设置、细化职能配置、强化编制保障等方面着手,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区级合法性审查中心实质化运行,全面巩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查工作格局,打造专业化的法治审查员队伍。结合本区实际,积极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没有经过合法性审查的事项“不上会、不签批、不对外公布”,以合法性审查“小切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大提升”。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攻坚突破为主线,全面深耕法治服务保障新成果
1.聚力争议化解专项行动,破除行政败诉多发“痛难点”。一是主渠道畅通促源头治理。以新《行政复议法》施行为契机,充分发挥复议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复议员分级管理制度,成立区级复议委员会,推动全区行政复议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复议案件办理力度,助力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行政争议在复议端前置调处,从源头减少行政诉讼增量。二是实质性解纷促案件化解。对照《土地房屋征收(拆迁)领域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常态化开展败诉风险案件排查与化解工作,着力扭转征迁领域败诉居高不下被动局面。严格落实败诉案件风险抄告制度,加大行政败诉案件在法治政府中考核比重,建立健全府院镇街联动的行政应诉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实现行政诉讼发案量和败诉率“双下降”。三是全过程监督促执法规范。全域化建成镇街道行政执法监督指导站,探索继续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形成改革合力,做好镇街道执法行为的日常监督,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水平,助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
2.聚力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找准惠企惠民工作“发力点”。一是增加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围绕共同富裕“律师万人比”核心指标,持续稳步推进外地强优律所招引落户和本地中小律所做大做强工作,扩大律师人才队伍。推进青年、律师、党员三重身份融合,塑造服务能力突出的青年党员律师队伍,为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对准需求提升服务品质。深化“青律助青企”“奉律助奉企”系列活动,在江口、莼湖、西坞等地探索开展团购式法律服务,搭建律师参与企业合规建设、编写企业合规指引平台,研发知识产权、涉外业务等专项法律服务产品,以精准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护航企业发展。三是优化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统筹整合辖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调整完善平台布局,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落实经济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不受事项限制改革,最大程度满足群众法律服务便利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拓展法律服务便企利企“有效半径”,立足重点企业园区探索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积极打造涉企增值法治服务新模式。
3.聚力基层治理专项行动,夯实司法为民实践“落脚点”。一是推动司法协理员试点落地见效。以在全区全面铺开司法协理员制度设计为切入点,以省级“枫桥式”司法所和宁波市“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建设为抓手,优化司法所职能和岗位职责,加强队伍的统一管理和规范使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力量。二是推动法治乡村建设走深走实。统筹协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乡村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提升村级合法性审查规范性,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加强对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的遴选、培养、使用、管理等工作,通过深化分级培训、搭建履职平台等形式,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基层依法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建强基层法治骨干力量。三是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厚植焕新。扩大“海上枫桥”调解团、“仲义调解工作室”和“华海调解工作室”等调解品牌影响力,发挥奉化山区、海域品牌调解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挖掘、培育和推广调解工作新经验、好做法。联合区法院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和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商事调解奉化路径,全面整合多部门矛盾纠纷调解资源,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三)坚持效果导向,以提质提档为支撑,加快积聚司法行政发展新优势
1.聚力“奉心启航”特色品牌,按下平安风险精准防控“升级键”。一是增强矫正项目实用性。针对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急剧增长的趋势,深入探索社区矫正社会工作项目化运作新模式新路径,做优做强“奉心启航”社区矫正精品项目,着力打造以职业技能提升为重点的矫正对象“人生回归”工程,举办爱心企业专场招聘会等“就业安岗”活动,做好“增技帮扶”新文章。二是增强矫正帮教适用性。深化社区矫正“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擦亮“锋领助矫”品牌底色,在制定《“锋领助矫”菜单式服务清单22项》基础上,推动清单再拓展、服务再升级、队伍再壮大,从法治、技能、心理等方面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资源,实现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三是增强矫正执法可操作性。以批准社区矫正管理局成为独立对外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为契机,狠抓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清单化、制度化建设,统一明确执法尺度标准和处置口径策略,探索推行吹哨预警提示等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制度执行不走样、标准落实不偏向”的良好局面,确保社区矫正管得住、矫得好。
2.聚力“奉化普法”特色品牌,启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加速键”。一是提高品牌普法知名度。树立“应用尽用、活用巧用”的理念,拓展“奉化普法”品牌应用场景,推动徽标、吉祥物、宣传口号等品牌标识进公益广告、进法治阵地、进普法活动、进公共场所、进文创产品,深化以《奉小法说民法典》普法系列短剧为核心的“奉小法说法”子品牌打造和宣传,使“奉化普法”成为家喻户晓的法治文化名片。二是提高直播普法精准度。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完善“直播+普法”模式,推出“知法奉于心 普法化于行”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系列讲座3.0版,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搭建各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参与的“云普法”平台,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法治需求,推动直播普法效果最大化。三是提高阵地普法融合度。立足重要建设区块、网红旅游景点、特色公园广场等,因地制宜打造法治风景点、打卡点、文旅线,把“一地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机纳入城乡规划中,依托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嵌入呈现法治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法治熏陶和浸润,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立足辖区高等教育资源,成立高校普法工作室,打造校园普法示范阵地。
3.聚力“青蓝共进”特色品牌,打开司法行政铁军锻造“快捷键”。一是提升结对帮带成长值。继续深化“青蓝共进”结对帮带机制,完善成效评估方法,通过导师结对、一线锻炼、上下交流、技能比武、风采展示等方式,构建“青蓝”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生态,加速帮助年轻干部增智提能、成长成才。二是提升“三色课堂”附加值。持续加强司法行政大讲堂“三色课堂”学习品牌建设,用好用活“红色党性课堂”“金色业务课堂”“蓝色青年课堂”资源,加强以年轻干部廉政教育为主线的“司法清廉”建设,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增添“催化剂”,不断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水平。三是提升绩效考核赋能值。建立健全干部日常考核、党员“双线考评”、月度核心数据晾晒、干部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鼓励表扬等制度机制,注重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锻炼年轻干部,为他们提供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打造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进一步激励年轻干部在司法行政领域争先创优、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