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874G/2023-136865 组配分类 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体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文广旅体局 发文日期 2023-02-10

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字体:【大】 【小】

2022年,区文广旅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整合“枕山临海”文旅资源,紧紧围绕“竞跑竞绩、进位进阶”工作主线和“跨越发展、二轮攀高”工作目标,为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高水平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和共同富裕特色区生动铺展文旅体画卷。

一、2022年重点(中心)工作和亮点

2022年来,区文广旅体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获得国家级荣誉8项,省级荣誉46项,市级荣誉35项。其中,奉化博物馆“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展”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等全国性荣誉,奉化区博物馆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文物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记区级集体三等功1次,区文广旅体局获集体嘉奖;宁波市奉化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我区获评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十周年文旅融合发展县(市、区)、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省4A级景区城荣获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度实践案例;浙江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获省政府批复设立;溪口-滕头景区获评浙江省智慧景区;青云村列入全省首批金3A景区村庄培育名单;顺利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试点工作初评;雪窦山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奉陪》《幸福的地方》获2021“诗画浙江”全省旅游歌曲大赛兰花奖金奖;原创歌曲《心中的誓言》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小戏《算账》获“喜迎二十大 同走共富路”浙江省第十一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金奖;滕头生态酒店入选2022年省“百县千碗”美食旗舰店名单,溪口应梦园酒店、武岭园饭店(惠政店)入选2022年省级“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名单。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接待游客348万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53.2亿元。

今年来,我区文旅体工作立足实际、拉高标杆、持续发力,主要落实“三大行动”:

(一)围绕“五个转型”,践行共同富裕特色区创建行动

1.推动传统景区向迭代化转型。一是加强政策引领效能。推进“1+4”旅游规划编制,印发《奉化区十四五文旅体融合发展规划》。纵深推进文旅资源普查,积极挖掘梳理文旅资源单体及优集区。二是提升景区服务能级。加快建设溪口—滕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工程,以沉浸式演艺和赛博朋克为特色的应梦里项目正式运行,弥勒圣坛将于12月完工,推动溪口-滕头景区跃升为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过夜游客50万以上的高能级景区。立足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设立,加快度假区规划编制,推进宁波湾文体中心、华侨城滨海酒店、综合商业街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强化全域联动水平。通过精品线路建设将全区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牵头推进2022年“甬临新韵展示线”“云上连山风景线”“浪漫岁月寻芳线”“欢乐桃马逐梦线”4条精品线路创建。

2.推动住宿业发展向品质化转型。一是加快民宿集聚化打造。推进溪口环雪窦山民宿集群、大堰最美乡愁民宿集群、滨海风情民宿集群、城乡结合区块民宿集群建设,新增市级民宿集聚区3个。成立民宿经济促进会,承办宁波市民宿服务品质提升培训班,推动民宿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二是聚力精品化培育。推进非遗主题民宿、红帮文化主题酒店等精品住宿开发,溪口恒大、华侨城酒店和桃源宾馆等业态建设。持续做好花庭·东山上、和园·质野、冷西小栈等民宿争创等级民宿和叶级客栈,打造特色住宿新品牌。在疫情频发的大环境下,我区全力保障市场供应,2022年限上住宿业营业额约为3.6亿元,增速19.59%。

3.推动投资消费向动能化转型。一是狠抓“微改精提”专项行动。共实施“微改精提”项目244个,计划投资9.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1亿元,解决问题数8638个。“微改造”综合评价指数全市第一,第三季度全省第十五,42个项目被评为宁波市“微改造、精提升”示范项目。二是激发产业消费潜力。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促消费活动,推动文旅惠民措施落地。在“留奉过春节”“惠享蜜桃季”“欢购奉城·惠享金秋”等活动中,发放文旅消费券拉动旅游消费。金钟广场获评2021年度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4.推动行业管理向科学化转型。一是治理能力提档进位。以国家文旅市场信用经济试点工作为契机,开拓文旅市场监管数字化新路径,在品质酒店、A级景区和网吧三类文旅主体中落地应用场景,优化文旅市场信用评价制度,提高行业监管水平。二是综合治理逐级强化。狠抓疫情防控,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安全与执法保障。全年共出动检查3663人次,检查文化等各类经营场所1446家次,办理案件144起,其中一般程序办结45件,共计处理有效投诉225起。

5.推动宣传推广向全矩阵转型。一是节事活动先行,策划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展2022奉化夏季旅游产品发布暨23度商量岗高山避暑节、2022初心第一课红色旅游线路发布暨松岙丰收节等全域旅游节事活动,营造休闲度假氛围。二是重大活动引领,举办“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第二届浙江省旅游歌曲大赛颁奖盛典、2022“最美空姐”公务机空乘大赛,滕头诚悦农庄获2021“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最具品牌影响力体验店,深度拓展奉化旅游品牌力。

(二)实施“四个一批”,开展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

1.建设一批示范性设施。全面构建品质文化“创新圈”,打造优质高效“供应链”。高质推进省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完成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城市书房、2个乡村博物馆、1个文化驿站。顺利建成9个百姓健身房、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体育公园,完成99.12公里的环浙步道提升工程。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7.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4平方米,全市排名第一。建成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非遗工坊9个,非遗体验基地、传习所7个。

2.组织一批惠民公益性活动。做优“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等公益培训,开展“蜜桃集市”百姓大舞台、“花开盛世 福满奉城”扇面进民宿巡展等文艺演出和展览讲座,全年共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88场,服务群众28.14万余人次。舞龙《奉化布龙》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入围作品。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推广,举办第八届巴人读书节、春芽故事会、凤麓(微)讲堂等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535场次,“凤麓之声”朗诵团获2022年第二批浙江省“最美阅读团队”称号。共新增图书35044册,读者借还96.87万余次,借还人次11.71万余次,送书下乡6.45万册。

3.承办一批竞技体育赛事。积极打造奉化IP品牌赛事,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体育舞蹈公开赛、“两岸共跑212”、宁波湾全民龙舟精英赛、天妃湖首届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第三届海峡两岸体育舞蹈公开赛等赛事活动100余场,完成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桃花马拉松省级品牌赛事创建,商量岗获评浙江省十大户外露营基地。牵头谋划并组织开展我区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年超过10万人次参与到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中,我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0.6%(不含学生)。以体育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北京奥体中心经济公司与区体育中心运维项目合作。我区街舞列入省队区办项目,街舞选手曾莹莹参加街舞世界锦标赛,吉事街舞俱乐部获评“2018-2021”年度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4.培育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精品。持续打响博物馆全国十大精品展览金名片,3个常设展和3个主题馆共接待观众22.8万人次。举办“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奉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创新开展各类社教宣传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2万人次。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完成蒋氏宗祠西厢房、钱潭庙修缮工程,推进奉中圣大房修缮和南渡广济桥保养维护,开展文物专项安全大检查行动,共计出动检查627人次,全力守护文物安全。非遗传承赓续绵延,在省级文化生态传承保护区创建工作引领下,“奉化艺韵”传统工艺工作站被评为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创建)名单,荣昌祥进入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红帮裁缝技艺受邀参加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成果展和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75集短视频《奉小布讲非遗》总浏览量超过700万,收获点赞12.2万、粉丝7.5万,切实让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三)深化“三类项目”,走深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1.深化数字化改革项目。开发打造“户外运动服务应用”,列入省2022年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开启智慧步道“2.0时代”,促进小步道大场景、小步道共富裕。高效运行奉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加快文旅数据仓建设,推进千里眼平台专线,提升弥勒文化园、马头村、博物馆、黄贤、联步青云等旅游景区安全监控水平,为居民游客提供“一站式”优质文旅服务。

2.深化文旅重大项目。加快文旅体“千亿投资”,半年度文化和旅游投资推进综合指数位列宁波第一,催生项目投资活力。举办“2022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宁波分会场集中开工及全市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持续推进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弥勒圣坛、应梦里、蒋氏民国文化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文旅城市品质标杆。

3.深化乡村旅游项目。加快融合省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带,持续提升锦屏记忆街区、西坞水乡古镇、萧王庙联步青云、七彩尚田、云游大堰、山居裘村、红色松岙等旅游特质,指导大堰建设5A级景区镇,大堰村、岩头村建设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3家旅游驿站获评省级旅游驿站。开展“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排摸“扩中”“提低”农户430家。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文广旅体局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区党代会决策部署,扛起奉化文旅的使命担当,继续以“竞跑竞绩、进位进阶”为主线,大力推进“五大变革、五大跃迁”,实施“123”战略,狠抓重点,突破攻坚,为奉化全力续写共同富裕特色区的崭新篇章。

(一)高起点锚定一个主要目标

坚定不移地紧扣文旅体融合的工作主线,践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策略,高质量发展文旅体工作,切实成为展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和共同富裕特色区的“最美窗口”。

1.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依托奉化独特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推进文化旅游名城品牌建设。一是以城市文化中心高端引领,以区博物馆、区文化馆、区非遗馆、区图书馆为主要阵地,发挥百姓戏台、文化点单等项目作用,引入交响乐、话剧、音乐会等高雅艺术展演,打造文化惠民示范中心。二是以城里厢—锦屏山历史文化街区为抓手,凸显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弥勒文化、美食文化,研究奉化版“宽窄巷子”,打造具有“老奉化记忆”的休闲街区。三是以宁波“青年友好城”建设为契机,致力打造城市夜游、文旅集市、现代工业游、滨江休闲游等,展现“新奉化客厅”风貌。

2.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围绕展现“红色根脉”守护传承、人文精神标识鲜明、文明和谐美美与共、文艺精品活力充沛、文化引领形神融合,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一是优化文化空间布局。全面推进“浙文惠享”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创新打造“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到2023年底,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5个、新增城市书房3家、新增文化驿站1家、新增乡村博物馆2家(风筝博物馆和海洋文化主题展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强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策划举办2023年市民文化旅游节、全民阅读节、书香宁波及4.23世界读书日、浙江省农民画艺术展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深化和乐大舞台、百姓戏台、我们的节日等公共服务品牌,积极开展“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结合省“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全年计划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以上、文化走亲交流活动8场以上,送戏下乡300场以上,培育区级文化示范户50户以上、乡村文化能人100人以上,增强文化队伍建设,提升全域文化品位。三是提升文艺精品创作水平。依托赵派越剧基地,谋划以奉化地域文化特色为题材的越剧剧目。组织原创作品参加宁波原创音乐舞蹈大赛、小品大赛,原创音乐新作大赛、原创舞台舞蹈大赛,打造多亮点、高频次、流动化的文艺作品。

3.积极打造体育赛事之城。以体育赛事资源为依托,搭建高质量竞赛平台,推动奉化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融合发展,打响城市品牌。一是丰富品牌IP赛事供给。持续打造桃花马拉松、国际街舞赛、海峡两岸系列赛等品牌IP赛事,提升奉化本土体育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重要赛事集聚地。二是提升竞技类赛事办赛参赛水平。承办浙江省青少年街舞锦标赛、浙江省中小学生羽毛球积分赛等各类青少年竞技赛事,组织好杭州亚运会、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和宁波市第十九届运动会的参赛工作,力争奉化代表团团体金牌数进入宁波前三。三是发展赛事经济。通过奉化赛事的生动演绎、品牌创建、体育中心等场馆落地,多轮驱动各地运动员、裁判员到奉化消费,增加餐饮、住宿、门票、交通等体旅经济收入。推动桃花马拉松创建中国田径协会银牌赛事,并通过一系列赛事宣传,提升奉化城市形象知名度,打响“赛事之城”金名片。

4.创新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之地。围绕“五百五千”工程,以吃住游购娱为核心,鼓足干劲绘就文旅融合的现代“清明上河图”。一是高标准深化“奉化十碗”。结合十大冷盘、十大点心美食品牌,大力推广“诗画浙江 百县千碗”奉化十碗,将本土食材、传统技艺、文化故事和品牌标识绘出奉化风味特色,提升“百县千碗”引流效应。二是高品质建设“百县千宿”。积极培育溪口环雪窦山民宿集群、大堰最美乡愁民宿集群、滨海风情民宿集群和城乡结合区块民宿集群,2023年力争创建市级民宿集聚区1-2个。注重创新设计、文化植入、生活体验和精细服务,以木家湾民宿、入山亭民宿、倪家山民宿等项目为重点,打造“自在雪窦山·禅隐山水间”民宿品牌,目标创建等级民宿(叶级客栈)3个。三是高水平推动“百县千艺”。统筹应梦里、弥勒圣坛、非遗村庄等演艺场所资源,以演艺项目进景区、非遗进社区、公共文化配送菜单等为依托,支持拓展中小型旅游演艺空间、稳步开发沉浸式剧本杀等新型演艺模式,激活多元化文艺供给体系。

(二)高水平激活两大发展亮点

1.转型升级传统景区,培育旅游发展新引擎。一是提升溪口-滕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立溪口滕头景区统一运营管理机制,完成景区“六个统一”。引导产品体系优化,完善应梦里、弥勒圣坛、“梦在武岭”沉浸式体验等项目综合服务能力,拓展商量岗冰雪运动、雪窦山山地越野赛道、徐凫岩景区等户外运动基地外延。以健康养老作为发展重点,发挥滕头村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示范引领,溪口名山秀水自然禀赋的生态优势,重点推出度假禅养、民宿休闲、民俗餐饮、文化演艺等旅游产品,做好引客、留客、待客文章,力争打造年接待游客超300万、过夜游客50万人次以上的高能级景区。二是加快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牢牢把握“宁波北纬30°最美海岸带建设”契机,实施岸滩生态修复改造工程和沿海中线拓宽工程,力促天妃湖交通设施基本成网,推动滨海旅游度假区成为连接北仑、鄞州、宁海、象山的中心节点。三是紧密宁波湾区域联动。宁波作为海上丝路起航点之一,开辟海上交通路线,打造宁波湾海上会客厅。立足滨海休闲康养旅游,构建与溪口雪窦山、舟山普陀山等联动的文旅产品,拓展海上马拉松、桨板、赛艇、滑水等体育旅游项目,依托天妃湖、浙江船厂区块打造宁波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从宁波第六大发展平台的高度做好做深文旅体开发建设谋划,在省市政策等方面全力争取,在深化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促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有实质性大突破。

2.创新文旅宣传营销,释放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效应。通过出精品、抓热点、增流量、扩影响,策划发动一系列文旅营销攻势,促使奉化文旅品牌“出圈”。一是开展文旅融合一体化推介,创新推出6条奉化全域旅游特色产品线路,举办“中国自驾游市场发展交流大会暨全国10条自驾旅黄金游线路发布活动”,开展“春季桃花节、夏季避暑节、秋季露营节、冬季冰雪节”等四季旅游节事活动。立足山海协作、甬舟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旅游发展,开展重点城市奉化旅游宣传推介。二是充分利用民航资源,开通长龙航空杭州—北京奉化主题航班,植入奉化文旅形象,扩大在杭州、北京等重要地区的影响力。三是丰富旅游营销产品选择,统筹全区主要景区、乡村旅游、民宿产品等资源,推动冬季滑雪、年味集市、古道礼佛等一年四季短途旅游套餐,以及应梦里、黄贤景区门票小红书、抖音等OTA各大平台销售。四是策划新媒体话题和内容营销。基于奉化文旅公众号,开展福利活动和惠民活动,提高粉丝转化率。做精做细奉化文旅视频号,打通直播预定平台,提高民宿线上预定量。引入网红达人“主客共享”新型玩法,策划奉化文旅&腾讯IP综艺,引领众创PLOG。广泛利用话题营销,培育奉化“三美四季六趣”旅游消费新场景。(“三美”即名山胜景之山美,蓝色港湾之海美,魅力城区之城美;“四季”指春季桃花节、夏季避暑节、秋季露营节、冬季冰雪节;“六趣”是去蓝湾、去乡野、去滑雪、去美食、去民宿、去古镇。)

(三)高质量抓牢三块发展重点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体育运动活力增强”“文旅体市场智治改革”三块发展重点,抓落实、创亮点、出成效。

1.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一是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展陈。持续打响博物馆全国十大精品展览金名片,利用元宇宙概念,打造博物馆AR数字科技场景。持续开展研学社教宣传活动,策划举办《浙东婚俗文化展》《轻纱金钩入梦来——馆藏帐钩展》《樊德才书画展》《竺庆有画展》《奉化区地名展》等展览,编辑出版《奉化常见中草药》,启动《文物志》编撰工作。二是进一步推进“非遗+”创新发展。把“历史+人文”作为非遗传承发展的灵魂和支撑,进一步加强非遗名录体系、非遗基地和传承人队伍建设。持续完善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扎实做好文化基因解码成果的转化利用,加大对A级景区村庄、酒店、民宿、景点、街区等场景的非遗业态植入力度。提升13个奉化非遗直播间,助力本土非遗品牌传播。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创新推出集人文景观、非遗项目、自然风光、名村名镇、工业遗产于一体的“非遗+”模式。以非遗体验课程、非遗进校园等为载体,实施国遗项目宁波走书全覆盖工程,推动文化普及传承。三是进一步做好文物考古发掘。持续推进土地出让考古前置工作,配合省、市文物部门开展考古勘探发掘,开展奉化江流域先秦遗址调查与勘探二期项目。完成灞桥等文物建筑维修和补助工作,完成周淡游墓等6处区级文保单位的“四有”档案制作,完成萧王庙等1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防工程建设,为区级以上部分文保单位(点)配置微型消防站等器材、安装智能化电气监测设施设备。

2.大力实施体育运动活力增强工程。一是加快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城市文体新地标,做好体育中心项目建设运维,加快推进宁波湾文体中心、税务场奥运公园、区社区文体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等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甬有健身”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环浙步道”市级主线奉化段品质提升工程。新建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8个、百姓健身房8个。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重点举办好区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礼堂文化节体育竞赛活动、“龙腾狮跃闹元宵”龙鼓展示大会、“缘结山水足行奉化”登山比赛、“虎跃杯”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150场以上。开展不少于8期的一人一技体育公益培训,目标受益人数超过3000人次;加强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新增体育社会指导员人数不少于200名。三是加快数字化及创建步伐。加快西坞街道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乡镇”、大堰镇柏坑村创建“宁波市运动休闲示范村”。完善环浙步道数字化服务应用,力争列入省优秀应用。

3.大力实施文旅体市场智治改革工程。一是坚持智慧文旅迭代升级。做好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推进大数据中心的维护与运用,加强与公安、交通、景区景点以及上级部门的数据对接。打造城市文化中心文旅大数据基地,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打通文化与旅游数据融合通道。二是坚持执法领域全面覆盖。加强行业监管及执法能力建设,重点抓好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校园周边整治、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将文化市场、文物安全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畅通“基层治理一件事”;从事先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形成“监管+执法”联动的市场管理新模式,巩固“双随机”执法机制。三是坚持重点行业动态监管。充分利用国家文旅市场信用经济试点成果,深化和普及在A级景区、网吧、品质酒店等文旅行业的应用,将信用经济建设成果与行业监管相结合,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厘清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管权责,动态更新新业态风险普查,建立旅游安全联动综合治理机制。完善源头防范机制,严把文旅体市场准入关,严格审查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严格审批营业性演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