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7369622371/2023-137108 组配分类 乡村振兴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02-16

2022年奉化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字体:【大】 【小】

2022年,奉化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落实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竞跑竞绩、进阶进位”为主线,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被评为2022年省美丽乡村优秀县、获得省级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渔获物限额捕捞工作列入农业农村部试点,农业“标准地”改革入选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渔业产业大脑荣获省2022年度数字经济系统产业大脑优秀案例,“共享礼堂”获省宣传文化领域共同富裕最佳案例,滕头村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名单,鹊岙村、东姜坑村获评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0.73亿元,同比增长4.2%;一产增加值达到35.98亿元,增速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7元,同比增长6.6%;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42元,同比增长14.3%。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一是健全“三农”领导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每年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健全“三农”政策机制。加强制度设计,发布《奉化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2022-2026年)》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我区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全面的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2022年全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任务;出台《奉化区“扩中提低 促农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宁波市奉化区村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两个三年计划,《宁波市奉化区开展来料生产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专项行动,形成集五年纲领性文件、年度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专项行动为一体的“1+1+2+2”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三是健全“三农”推进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专项调研,区领导每年开展乡村振兴相关调研,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区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专题会议,推动“三农”工作高效有力落实。发挥区委区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和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分解落实乡村振兴考核任务,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各司其职、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二)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一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签订《奉化区粮食安全责任书》,完成耕地保护18.5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16.86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8万亩、1.5亿斤,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成功举办全市备春耕生产暨科技下乡活动、市委农村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暨“大美宁波”建设2个现场会。二是坚决执行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稳妥推进耕地“两非”整治,5.17万亩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全部完成,全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提升改造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36座,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平方公里。三是深化“菜篮子”工程。实现能繁母猪保有量达到1.29万头,油菜播种面积达到4700亩以上,蔬菜产量达到4.15万吨。

(三)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和机械强农。加强新品种引育力度,育成推广新品种3个,示范推广面积1.75万亩,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9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61%,成功建设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1个。二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年累计推广配方肥4174.6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16%,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7.5%和98.5%,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三是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新建区级粮食产业农合联1家,全区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销售量超4746吨,销售额达1.96亿元,其中,水蜜桃品牌“欢喜奉桃”授权使用主体数量达700余个,全区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5.3亿元。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及未来乡村。制定出台《宁波市奉化区村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统筹实施“一区一镇五线”,全年创建完成2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镇,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2个小集镇式中心村,34个省级达标村、28个精品村、4个特色精品村,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1000户美丽庭院。滕头村成功创建省级首批未来乡村,金峨村、上白村、青云村列入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二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深化农村“三大革命”,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为89%,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为85.98%,三项指标均达到年度考核目标值。新造林6687亩,森林覆盖率达65.96%。三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成“浙农码”赋码用码66.5万次,建成1座数字农业工厂,2个电商专业村,实现“浙农”应用落地全贯通。四是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4.766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100%,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121公里,病险山塘综合整治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座,建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30个,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14个。

(五)实施农民共富行动。一是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

我区成功列入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深化“百村百业、强村富民”行动,推进强村公司建设,2022年可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以上村占比达到47%以上,全面完成“消薄”任务。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低收入农户“一户一档”数字化动态管理,实现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干部帮扶覆盖率100%,风险及时消除率100%,需求及时解决率100%。启动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项目12个,预计带动低收入农户年增收160余万元。深入实施“来料生产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累计建成来料生产加工点135个,带动农户就业5778户,相关做法获汤飞帆市长批示肯定。完成“共富方舱”投放122个,每个方舱可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2.3万元左右。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培育林下经济面积近1000亩。三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85%,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率超80.2%,提升建设规范化残疾人之家2个,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高于11%,农村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2%。

(六)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项目、培训、督查、考核“四张清单”,常态化推进村社干部“党性党风教育”,一批区镇两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三不两直”调研村社84个,对319个村社“一榜排名”。推行村社干部“1148”培训模式,举办疫情防控、网格智治、三资管理等线上线下培训班8期、轮训1250余人次,实现区镇两级轮训全覆盖。二是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创新推出“1234”基层矛调模式,制定出台《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攻坚行动专项工作方案》,“浙江解纷码”在全区12 镇(街道)推广开通使用。“三人驻堂小组”“网格员常态化巡查”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所有宗教场所全部落实“三人驻堂小组”工作人员,实现宗教工作重点乡镇民宗所全覆盖。三是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8个,新建成清廉村居示范村14个,完成119个善治(示范)村认定检测工作。

(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强化文明宣传。成功举办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 持续擦亮三农金名片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比赛和优秀宣讲作品推选活动”。二是加快阵地提升。新增区级文明实践示范所站11个,全区行政村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100%。建成乡村博物馆2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0家,社区多功能运动场7个,百姓健身房9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体育公园1个,顺利完成99.12公里的环浙步道提升工程。三是夯实基层文明创建。创成区级文明校园2家,区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共申报26家,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93%。四是打响阅读品牌。开展系列阅读活动30项535场次、送书下乡4.46万次,新增精品农家书屋12个。开展农家书屋各项活动250余次,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成为群众提供攫取知识、滋养精神的场所。相关做法得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批示肯定。

(八)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累计派遣省市区三级特派员144名,招引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超500人次。二是全力推进新农人培育。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1237名,新培育农创客300名。三是保证农村金融支持。强化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涉农信贷增信方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区涉农贷款余额223.7亿元,比年初增长21.5亿元,增幅10.8%;农户贷款128.6亿元,比年初增长5.8亿元,同比增长6.2%。

下步,我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部署要求,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聚焦“保供、强基、美丽、共富、惠民、善治”重点任务,加快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我区“三农”工作的清晰度、辨识度和品牌度,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走在省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