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7645417552/2023-137079 组配分类 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 应急管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3-02-16

区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字体:【大】 【小】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实现稳中有序。安全生产领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防治领域,连续四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成功防御台风“轩岚诺”“梅花”,全面实现防汛防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安委会及专委会运行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区安委会统筹协调、专委会专业统筹、属地部门协同推进的责任落实机制,风险研判、检查督导、通报晾晒等工作机制实现常态化运行。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能更加优化,各镇(街道)应急管理所正式更名“应急管理消防所”,基本实现镇(街道)、社区(村)、网格“一盘棋”。

(二)风险防控网络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源头管控。风险“常普常新”,工矿、危化领域4000余家企业实现风险评估全覆盖;二是抓牢“重点关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圆满收官,731项工作任务和48个工作目标全部超前完成。“除险保安”常态化推进,实现企业自查、监督检查、隐患按期整改3个100%。行政执法持续从严从紧,全年检查数、办案数、处罚金额等增幅均在25%以上;三是化解突出风险。前八轮省“除险保安”暗访和省、市平安暗访隐患以及今年挂牌督办的65家重大隐患单位全部整改到位。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清单主动报送的19个市级问题、1个省级问题整改率实现100%。

(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森林火灾隐患自查自纠长效机制,对318名护林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并配发具备GPS卫星定位功能的护林巡查手机,实现精准化管理。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体系建设顺利通过宁波验收。形成台风“梅花”防御应对复盘评估报告,完成21类43项的全面整改提升清单任务。

(四)传统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化。面对量大面广、各类风险点交织复杂的监管对象,部分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传统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化。危化品监管从分散向集中转变,目前已启动危化品仓库建设。培训方式从无差别向精准化转变,在宁波首创危化品使用人员安全知识测试系统并全面推广,根据危化品使用类别不同,分设不同培训题库,实现精准培训。对企业管理逐步从“保姆式”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在溪口、江口等地都已探索实行企业自管联管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

(五)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通过“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森林消防宣传日等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累计组织开展能比武、知识竞赛、企业联动互访等活动29场,参与2000余人次,向企业、村(社)内的群众发放安全宣传资料和安全宣传物品1.5万余份,全年产业工人培训约3.1万人次。充分整合利用各地的宣传资源,新建2个安全生产(消防)宣教体验馆。

二、存在主要问题

过去一年,以结果为导向,反映出个别领域呈事故多发、易发态势;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在危化品使用、工业企业消防、出租房屋管理、新业态行业领域等呈点状爆发;部分安全“顽疾”整治缺乏行之有效的“治本”举措,存在反复、“回流”等现象。总体上,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个别领域安全风险仍然较高。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风险持续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尤其消防,工业企业、老旧小区等消防安全问题突出。涉海涉渔领域应对突发灾害事件能力薄弱,船员的主体责任没有真正压实。

(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仍然不高。从暗访问题高检出率反映出企业主体责任没有真正压紧压实,自主管理水平低,本质安全水平不高。

(三)安全管理模式创新驱动不足。普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治标”多,“治本”少,管理体系变革重塑、管理模式探索践行方面需更强有力的推动。

(四)岁末年初各类风险交织集中。根据近期经济生产活动特点以及疫情冲击等影响,岁末年初各类安全风险交织集中。如居家人员增多,用电用气安全风险增加;部分企业因疫情影响,员工缺少造成风险增加;随着春节临近,人流车流物流增大,旅游、交通等风险增加。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市区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以责任落实为主线,以风险防控为重点,以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和应急救援标准化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提供有力保障。

(一)固本强基,实现应急管理工作“水涨船高”。持续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安委办、森防办、防指办等综合协调议事机构作用,形成最大监管效能。持续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理顺应急消防管理所职责,推动应急管理委员会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开展应急救援标准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强化基层森防队伍建设,增配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装备,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排摸评估全区安全生产“基本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强化应急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打造一支“政治硬、业务强、敢担当、作风硬”的应急铁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精准智控,实现安全风险防范“对症下药”。常态化开展风险研判,并科学运用好研判结果,持续做好“除险保安”等综合治理和消防、涉海涉渔、道路交通、城市运行、建筑施工等领域专项整治。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以七张清单为抓手,强化工作机制,着力发现一批、上报一批、解决一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深入总结“除险保安”工作经验,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确保每季度企业自查、政府检查、隐患整改实现三个100%。对突出问题和矛盾,综合运用好服务管理、执法检查、信用挂钩等手段,对问题症结“追本溯源”,创新思路和管理模式,实现源头治理、精准治理、长效治理。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坚持“重拳”治乱、“铁面”执法,大幅提升办案数量,强化行刑衔接和媒体舆论曝光,实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震动一片”执法效果。

(三)数字赋能,实现应急指挥处置科学高效。根据《浙江省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建设无线通信网,配备建设同频同播固定基站,覆盖区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队伍和镇(街道)等固定指挥场所。强化应急指挥平台数字化保障能力,推进全区应急指挥融合通信、370窄带和应急指挥专网全覆盖建设。以更智慧的手段,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五级贯通及应用。加强防汛防台视频监控和信息报送应用建设,进一步提升指令执行、应急处置、力量调配等综合指挥调度水平。

(四)扬长补短,实现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根据翡翠湾“7.17”休闲渔船侧翻事件、台风“轩岚诺”“梅花”复盘评估情况,举一反三,提升突发灾害事件应对能力,主汛期前对照“八张风险清单”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着力消除城市防涝排涝、危旧房、地下空间、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等痛点难点,提升城市防灾减灾韧性能力建设。全面梳理水利工程的工程性、基础设施性等薄弱环节,清单化落实应对、防范和整治措施。强化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动态调整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并严格落实。

(五)科学统筹,切实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以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安全生产责任传导落实、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四大行动”为抓手,守牢安全底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根据往年工作特点,研判今年的新形势新变化,科学统筹春节、全国“两会”、杭州亚运会等重点时段的“除险保安”工作,紧扣“早”“实”二字,确保万无一失。切实加强秋冬季森林防灭火工作,压实防火责任,强化火源管控,严防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