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7281378515/2023-137085 组配分类 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政务办 发文日期 2023-02-16

奉化区政务办2022年工作亮点和2023年工作思路

字体:【大】 【小】


奉化区政务办始终坚持“以服务企业群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推动政务服务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纵深发展。一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数字翅膀”助推政务服务扶“云”直上》在中国改革报刊出,“一窗受理”集成办、政务服务“议事厅”、“政府采购”云上跑、基层服务延伸等相关做法被省“浙里改”《竞跑者》录用推广,区委书记胡永光、副书记魏建根、副书记徐震宇、常务副区长李春泉以及原纪委书记黄峻等区领导相继前来中心调研并肯定工作成绩。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特色工作

(一)创新迭代,精准推动“助企纾困”工作。一是深推投资项目“统办服务”。编制企业项目统办服务清单,建立提前式、菜单式、靶向式服务模式,由“统办专员”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全程协调、全程监督,服务项目“拿地即开工”。如助力浙江奥迪斯丹有限公司年产5000万平方米的彩印包装箱生产项目从土地摘牌到正式开工仅用时7天。二是拓展项目招标“容缺受理”。以“告知承诺”形式实施“容缺受理”制度,招标受理环节与相关审批手续同步开展,受理对象涵盖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项目建设全过程,实现项目交易容缺办、快捷办。2022年,共有52个项目采用了容缺招标,平均压缩时间30%以上。三是建立企业服务“绿色通道”。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日办结”实现常态化,2022年截至目前共完成企业全流程一日开办4260家。持续深化不动产联动办理“一路通”受理,实施不动产交房即办证、不动产银行网点抵押登记、不动产登记“无纸化”等民生审批服务,打造不动产登记“联办联批、一次办成”绿色通道。

(二)需求导向,奋力打造“便捷满意”窗口。一是建立政务大厅“新大脑”。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全面嵌入窗口、自助、浙里办等端口,打造“肩并肩”、“云预约”等系列组合模式。深化中心“1+N”功能布局,打造公安、不动产、商事登记“网办中心”等特色分区域。人社窗口陪伴式服务等模式获省人社厅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二是推进集成受理“一窗式”。创新推出“一件事”专窗受理模式,推出租房补贴申领、上市企业合法合规证明、水电气联合报装等新的“一件事”,开设惠企人才奖补政策专窗、水电气数“四窗合一”专窗、难办事项专窗等系列特色专窗。其中,“水电气数”专窗自开放以来,已办理业务12234余件,效率提升30%以上。三是创新政务服务“议事厅”。选聘窗口骨干作为议事长,协同责任部门、窗口单位、群众代表等多方力量,组建政务服务“议事厅”,会商攻坚解决方案,实现办一件小事解一类难事闭环服务。2022年以来,共解决历史遗留、审批条件互为前置等难题21类,涉及事项65件。四是系统应用窗口“好差评”。持续强化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运用,“以评促改”形成具有约束力、威慑力和正向激励的考核机制,实现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整改、监督的闭环管理。2022年,我区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约175万件,“好差评”满意率99.98%,“好差评”相关工作在宁波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前。

(三)数字赋能,探索建设“高速审批”通路。一是打造政府“云上办”采购。依托政府采购云平台,打造虚拟开评标大厅,实现政府采购全程“不见面”。2022年完成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项目540宗,不见面开标比例达100%。在全市首创政府采购视频询标、讲标做法,实现全类别、各环节政府采购不见面开评标;完成全市首例主场在宁波的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检察院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二是全面推进“不见面”交易。以招投标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全类别线上交易场景,对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类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行电子化交易,完整覆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个环节。2022年完成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电子化交易218笔,为企业节约材料印制、交通费、住宿费等相关成本1900余万元。三是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探索建设企业投资项目“帮小二”服务在线,为企业提供全天候投资项目“一件事”咨询、“一键式”上门统办、问题高效会商会审、“闭环式”全过程跟踪等便利化服务,解决企业政府帮办三端的实际需求。针对数字政府建设多元化需求,奉化区主动融入全区数字化改革大局,积极参与“浙里甬惠渔”、人才“一码通”、数字门牌等重点改革任务,将政务服务嵌入全区各类数字化改革项目。其中,“数字门牌”项目通过建立13类289项备选事项库、梳理“我要创业了”等3类事项归类,推动数字门牌“一址通办”落地。

(四)基层延伸,精细编织“就近办事”网络。一是推进“标准化”网点建设。对标市级56项标准化建设量化指标和国家标准OSM现场管理标准,统一政务服务中心软硬件配置,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溪口、滨海等为先行先试点,完成首批示范型创建,另有5个镇街道完成标准型便民服务中心创建。二是打造“四个办”政银合作。携手奉化农商银行打造“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上门办”四个办政务服务新场景,实现“政银合作”各镇(街道)全覆盖。其中,医保、社保、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198个事项手机银行“掌上办”、164个事项智能柜员机“自助办”、17个支行网点“就近办”、客户经理手持PAD“上门办”。三是构建“自助办”办事图谱。从政务服务中心辐射延伸自助终端服务机布点,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自助服务网,为群众提供打印、查询、办理等“24小时”自助服务。截至目前,已实现近31个部门的435余个事项“一端、一网受理”,累计办件量环比持续上升。

(五)从严管理,积极构建“协同监管”体系。一是推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4+X”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对出台制度、重大项目、复杂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解决。如针对工程建设项目下浮率指导性区间调整问题,会同区纪委机关、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8个部门商议明确并出台具体调整方案。二是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与区纪委区监委协作配合,首创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协作配合机制,成立协作协调工作小组,聚焦风险预警、协作配合、结果反馈等重点环节,建成“双向互通”监督模式。如,联合区纪委监委在全区12个镇(街道)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自查督查工作,倒逼业主单位压实主体责任、规范招投标行为。三是强化标后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标后评估”工作,在房建、市政、交通等领域随机抽取项目,对招投标五方责任主体行为检查评价,对问题代理机构和招标人作出约谈处理。评标后开展评标专家“一标一评”、招标代理动态考评。2022年,共对19家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扣分处理,对22名评标专家进行扣分并上报宁波市平台。

(六)党建统领,持续锤炼“作风过硬”队伍。一是实施党建品牌工程。持续深化“火炬手”党建品牌建设,推进“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先后创建了“创业晓管家”、“红色聚能环”、“拓荒牛”等支部品牌。同时,抓好“书记项目”、“政”入社区便民服务、“踔厉奋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火炬手”品牌获宁波市首届优秀机关党建品牌。二是抓实抓细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区委“五问五破”作风建设活动,建立颗粒化工作推进机制,实行班子“周碰面”、科室“月度例会”、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按季亮晒中心各进驻单位业绩,根据“领导坐堂”“主任巡查”“日常管理”等检查结果,在奉化日报进行通报。三是强化考核促进服务。扎实推进“积分考核”、“绩效考核”、“考勤”、“考级制”四项管理办法,将日常表现与考核激励相挂钩,定期开展“服务明星”、“服务标兵”等评先评优活动,从服务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意识等全方位激励服务提速提效。2022年共组织比武考级4次,共计185人参加,更新及重新调整技能等级人员58人次。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奉化区政务办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宁波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行动方案》、《宁波市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等文件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政务服务一体化、系统化、智能化建设,打出奉化“四个中心”特色化政务服务品牌。

(一)聚焦“平台建设”,打造“一窗办理、集成服务”的无感审批中心。一是深推“一事一次办”改革。从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出发,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梳理整合本地已实现“一件事”,推动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政务服务集成化办事,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结”。二是实施“企业一站式”服务。完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拓展企业全程线上办理覆盖面,打出企业开办、场所标准化登记、准入准营变更等“一件事”模式;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分类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证照数据互通共享和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推动企业纳税服务“智能提醒、线上受理、内部流转、一条龙办结”。三是探索“项目一路通”受理。探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地”、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和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等改革,实现项目投资、用地、建设“无缝衔接”。全面推行测绘“多测合一、多验合一”,联合验收“一口受理”,以及分期验收等,推进项目建设快速竣工验收、早日投产。

(二)聚焦“数字改革”,打造“一云统揽、线上办事”的数智服务中心。一是重推“特色化”本地政务。加速推进“帮小二”服务在线、“数字门牌”、人才“一码通”等本地数字化项目,集成打造掌端综合政务服务。重点上线应用项目“帮小二”,以实战性、贯通性为标准,定型企业点单、一键咨询、智能方案、全程跟踪等多跨应用和工作模式,努力形成企业服务标志性成果。二是健全“不见面”交易体系。按照“一套系统、一平台交易、一网通办”思路,深化电子化招投标和“云”上采购服务,打通线上交易堵点难点,推动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不见面”、企业“零跑腿”,实现招投标全类别项目线上服务,为企业投资项目节约成本。重点深化政府采购视频询标、讲标以及远程异地评标等创新做法。三是推动“立体式”监督管理。推进工程建设电子交易智慧监管,通过数字手段及时预警、查证违法行为,最大限度保证交易规范进行。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探索标后评估、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动态评价,创新应用“监管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提升招投标监管能力。

(三)聚焦“基层服务”,打造“一网通办、延伸到底”的便民办事中心。一是推进“事项掌上办”。依托“浙里办”打造本地服务主引擎,推动企业办事全过程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实现“智能秒办”“无感智办”。完善掌端预约、在线取号服务功能,探索开展窗口潮汐服务、分流服务,通过大厅“肩并肩”等服务普及掌端随时随地办事,在人社等高办件量部门实行部分事项无差别受理,在全中心实施分领域综合办事。二是拓展“就近方便办”。梳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服务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探索应用一般事项“全区通办”、高频事项“全城能办”、特需事项“跨省可办”。持续推进自助终端布点拓面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实现事项“一端、一网、全时段办理”。三是实施“业务网点办”。不断丰富办事网点内涵,依托“政银合作”“政企合作”新模式,加强与金融网点、国企网点等不同载体的服务融合。通过开拓接口、联通网点、权限外放、后台授权等方式,行政审批增添网点代办点,梳理更多如社保、医保、不动产、企业开办、公积金、机动车、驾驶证等民生服务高频事项。

(四)聚焦“队伍建设”,打造“一流作风、创新发展”的人才培育中心。一是标准管理促规范。深入实施OSM现场管理标准,重点推进“主任巡查制”“考级制”“积分考核”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业务能力。高标准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文明服务“六步法”,做到有方案、有队伍、有举措、零扣分。二是破题解难强作风。着眼全流程政务服务,升级政务服务“议事厅”,会商攻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以推动重大快速落地为目标,持续深化招投标“容缺制”“评定分离”等创新做法,探索调整部分招标文件备案流程,由事先审核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三是先锋示范推创新。深入推进“支部建在窗口、党小组立在项目、先锋亮在岗上”行动,深化“党员+”、“支部+”、“专班小组+”党员先锋建功行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努力营造“抓党建促业务、推业务强党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