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企业新职工“入职第一关” 区人力社保局上好节后“开工第一课”
记者 郑连乔 王层裕 通讯员 李静静 应玲
本报讯 连日来,多家企业在区人才市场摆摊设点招聘。2月24日上午,招聘大厅内增加了一批特殊的“摊主”,由工伤、就业、劳动关系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坐诊”政策咨询台,现场为劳动者提供服务。
招聘现场人头攒动,不少求职者被吸引至咨询台。“我是初次就业,明天去报到要注意什么?”“我能参加个人养老金吗?怎么操作呢?”工作人员在开展政策宣传的同时,帮助求职者破解难题,告知解决方案,耐心缓解求职者就业焦虑。
当天上午9时30分,趁着招聘会间隙,区人力社保局在人才市场二楼开起了企业“开工第一课”。结合往年开工后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张蝶与企业代表们现场分享交流,提供用工管理和权益保障方面的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面对面为企业“开良方”。张蝶说:“我们今天的上课内容主要侧重三块,第一是用工前要注意的事项,第二是用工当天我们要做的事情,第三个是用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风险。”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学以致用,全力帮助新职工把好“入职第一关”。
此前,该局还利用节后在建项目复工契机,以小分队模式走进项目施工现场,开启“开工第一课”活动。面向在建项目项目经理、劳资专管员、班组长等重点对象,通过逐条释义、以案说法、风险警示等形式,深入浅出讲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就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情形、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等内容进行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已对12个在建项目230余名相关人员展开培训。
“‘开工第一课’既是落实省人社厅的统一部署,也是进一步规范用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该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王斌强介绍,接下来,该局还将继续针对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新业态平台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干部和劳动者,分批次送“课”入企,合力营造稳定有序的就业和用工环境。
记者手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人心暖。笔者认为,要推动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以更多的“贴心式”就业服务温暖求职者,探索“人找岗”和“岗找人”的更优嫁接。
“贴心式”就业服务,需要扩大服务的广泛性。既要放眼全国“走出去”,上门吆喝“引进来”,主动开展跨区域劳务对接,又要在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凝聚政府部门、市场主体、求职群体等多方合力,让就业链条“动”起来,激活满盘通达。
“贴心式”就业服务,需要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既要摸清劳动力输出意愿及就业倾向,广泛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等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又要在实践中细分探索出不同的就业服务模式,组织开展行业性、群体性专场招聘活动,分类提供就业信息和渠道,全面提升精准度。
“贴心式”就业服务,需要提升供需的适配性。就业市场中,供需双方都面对着海量信息,企业方甄别难度大,求职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常常被淹没在招聘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当好沟通的桥梁,充分挖掘对接资源,让就业供需“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