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地理标志” 打响区域特色品牌 2万余亩奉化曲毫茶抢“鲜”开采
记者 严梓宁 单晓峰
本报讯 阳春三月,茶园里的茶树经过春雨的滋润冒出翠绿的芽尖,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奉化曲毫茶飘香上市。“我们要采一芽一叶,若是老叶子混进去,就不是茶叶该有的味道了,这也让曲毫茶失去了该有的好价。”3月23日早上7时,春雨过后的南山茶场空气清新,为保证奉化曲毫品质,区农业技术服务总站高级农艺师王礼中赶到茶园,确保每一枚茶芽都符合采收要求。
这些天,制作奉化曲毫的福鼎大白、迎霜等500亩茶园茶芽日渐茁壮,南山茶场组织近200名采茶工抓紧采收。“早春的时候天气干燥,茶芽一直长不大,这段时间的及时雨让茶树喝饱了水,客户们只等着曲毫茶‘下树’。”南山茶场负责人方谷龙看着嫩绿的茶芽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区茶农制作曲毫茶都是“一条心”做事,大家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监督管理,如今奉化曲毫名声在外,今年市场价基本维持在每公斤4000元。
“传统的摊青方式是将鲜叶晒在竹面上,这是制茶的第一步,非常关键。若是遇到阴雨天,哪怕摊青一晚上,品质也无法保证。”今年,安岩茶场负责人黄亚芳购入了一台智能化茶叶摊青机,解决了雨天茶叶摊青难的问题。黄亚芳介绍说,茶叶摊青机每4至5小时就能摊青100公斤鲜叶,不仅缩短了摊青时间,而且茶叶走水也更均匀。她说,曲毫茶是奉化人的骄傲,如今各家茶农有了好设备、好点子都积极分享,全力以赴让奉化好茶香飘万里。
据了解,奉化曲毫产地面积达2.25万余亩。近年来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奉化曲毫茶产业效益突出,在富民增收及乡村振兴上尽显效益,除了遍布宁波、上海、北京等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欧洲、美洲等地,去年产值达到1.2亿元。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多次来到我区进行技术指导,对于奉化曲毫的品质赞不绝口。他说,如今通过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奉化曲毫的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高质量推动奉化茶产业发展、茶农致富等方面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