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庙成校成功举办纸载文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讨会
4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刚教授带领武汉图书馆白玉芝、大连博物馆冯雪琦、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李惠民、统捐局非遗工坊手工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周芳娣等全国近二十余位纸载文明中国非遗传承人来到了棠岙古法造纸体验中心,就“非遗文化产业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思路“非遗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共融共生”“非遗文化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
研讨会上,非遗传承人袁建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棠岙古法造纸文化中心基本情况及棠岙造纸技艺的历史和工艺流程,并希望大家多提宝贵建议,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基地,古法造纸体验中心在致力于古法造纸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村内保留完好的古法造纸手工作坊,开发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及新产品,带动村民就业;研发古法造纸新产品,提高纸张质量和纸张的经济价值,精心改良、批量制作出应用性更广的书画专用会纸,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陈刚教授提出:非遗的发展,乡村的振兴,归根到底是人的振兴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的角色就是最大程度激发全体民众投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让乡村借助非遗的魅力走出去,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助力;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找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路径,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利用家传技艺就业创业;要挖掘当地乡村非遗的资源禀赋,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项目融入老百姓的当代生活,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萧王庙成校校长毛飞宇指出:成校将积极开展古法造纸宣传推广活动,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的培育和支持,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要继续发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同时,要通过组织大规模非遗技能培训推广,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方式,培养壮大非遗传承人群,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区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定军全程陪同此次调研。
通讯员 江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