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2626L/2023-140910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裘村镇 | 发文日期 | 2023-04-28 |
裘村镇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多措并举促进经济稳进提质,全力以赴化解黄贤违建别墅等历史遗留问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稳健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镇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据初步统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8亿元,增长4%,镇财政收支运行稳健,成功化债1.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84亿元。
——一年来,我们慎终如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信心和动力。一是疫情防控坚决有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累计派出30余名镇干部驰援一线,调配力量常态化做好信息核查、核酸筛查、隔离管控等工作,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二是因时因势调整策略。充分认识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峻性与复杂性,科学精准落实“新十条”优化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推进“一老一小”疫苗接种,60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率达93.44%。更加细致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推动优化调整措施平稳有序落地,努力实现“保健康、防重症”。三是氛围营造全面铺开。顺利完成16个行政村“无疫村”创建。着力加强宣传引导,针对群众关心的个人防护、居家隔离、常备药品等问题开展科普宣传和解疑释惑。
——一年来,我们稳中求进,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打好稳进提质攻坚战。一是产业经济逆势而上。坚持“助企纾困”“技改引导”双轮驱动,全力以赴落实省市区稳链纾困助企30条措施,帮助解决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28个,积极引导宇翔新科、励丰家具、钰佳科技等企业完成技术革新。预计今年我镇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20.07%,出口交货值1.2816亿元,同比增长48.9%。二是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坚决保障滨海旅游区管理中心重大项目实施,持续开展政策处理拔钉清零行动。今年以来已完成 246 座坟墓迁移与426 亩医疗地块政策处理,拔钉清零历史未签约农户30户,完成率达90%。保障S203省道及沿海中线拓宽项目顺利推进。养殖塘综合提升工程(一期)与岭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均已过半,三个山塘整治项目即将完工,外新塘与庄下里洪沟治理工程已进场施工。三是双招双引持续发力。全面落实市区两级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引进宁波市外境内资金2742万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642万元。新招引的乾豪机械于今年6月投产,阿拉象山港于10月投产,岭下工业地块正选优引强虚位以待。
——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统筹推进“全域焕颜”,不遗余力打造“境善净美”城镇品质。一是镇域重塑加速推进。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围绕“宁波湾”“山居裘村”两大项目指挥部,系统构建“南旅北居”空间布局,谋划建设杨应区块,论证肖家坎整村拆迁方案,积极打造融入滨海区块前沿阵地。二是基础设施迭代更新。顺利完成镇区排水提升改造、主路网两侧景观提升、马松线道路改造提升等工程。各村污水连接配套、路灯亮化等民生工程即将完工。下横线、宁裘线白改黑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两横两纵”交通路网初现雏形。三是城镇环境持续优化。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实施“一河一策”专业化治理,不断提升河长制质效,全年清淤河道超2.7万立方米。扎实开展“百日攻坚”专项执法行动,联合职能部门检查渣土车1506车次,办理建筑垃圾相关案件20余起。历史性清退镇区两家养猪场,后续转产工作有序推进。顺利通过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验收。
——一年来,我们实干为先,奋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夯实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美丽乡村增质提速。实施岭下村、吴江村、杨村村梳理式改造,完成7座农村公厕标准化提升,解危老旧农房610户。翔鹤潭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下村入围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名单,陶坑村获评村庄设计落地试点单位优秀设计方案。二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力。宁波湾成功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深化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推出“求寸鲜”区域公共品牌,深入推进瓦岗烘虾、弥勒稻米、红托竹荪、白岩山茶叶等特色产业聚集发展。探索数字化旅游发展新路径,在马头村试点元宇宙与古村古道古宅相结合的新业态。启动镇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引进2个露营基地与3家精品民宿,乡村旅游配套能级大幅提升,宁波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正在迎检备验。三是强村富民集成改革。锚定“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以山海农业公司为平台,围绕光伏发电、特色种养等优势,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村级集体经济全年增收300余万元。依托侨商网络,与宁波市侨商会、香港侨商联合会签订结对协议,陶坑村成为宁波市侨联“百侨帮百村”首个试点村。创新开展政校合作,打造“一秋田”农创示范园。
——一年来,我们务实笃行,践初心、暖民心,持续筑优民生福祉。一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周一夜访2.0”制度,联系区级领导、部门走访32次,解决“疑难杂症”22个。黄贤违建别墅经济责任处置进入拔钉清零阶段。“1612”与“141”两大体系衔接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有效推进,“1+8”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地启动,经济社会总体安定有序。二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着力破解居家养老难题,实现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建立“爱心车轮”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网络。不断优化医教资源配置,投入1200万元完成中小学、卫生院改造提升,投资额为历年之最。三是法治政府建设更加深入。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主动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件,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8个基本完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管理持续加强。全力做好“八五”普法落地落实,依法行政氛围更加浓厚。
二、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镇第十六次党代会五年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迈好关键一步,展现攻坚气势,把因疫情防控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滞后的任务拼回来,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与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绘好山居图,畅享大蓝湾”总目标,紧扣“争速争进争一流”主基调,以“六大攻坚”行动加快落实“一核、两湾、三线、N组团”发展格局,加快高水平一体化建设滨海现代服务业创新集聚区。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建议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面对后疫情时期各类不确定风险,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合理区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全力争取最好成绩。
(一)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初步安排
按照“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2023年拟安排以下10项民生实事项目,提请大会表决,予以最终确定:
1.农贸市场星级标准提升工程。根据镇区控规和实际需求,实施农贸市场星级标准提升工程,建设集商业、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市场中心,预计总投资约1亿元。2023年完成区块政策处理并动工,计划两年内完成。
2.养殖塘综合提升项目(一期)。综合提升沿海中线两侧连片3000余亩养殖塘基础设施,工程内容包括水系疏浚、道路硬化、水闸维修新建、电力线网架设、管理用房新建改造等,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
3.游客服务中心及马头沉浸式旅游业态项目。建设镇级游客服务中心,健全旅游功能配套,提升旅游服务能级。盘活陈天侨故居等历史建筑资源,引入沉浸式休闲旅游业态,丰富游客体验感,计划总投资800万元。
4.科教文卫事业软硬件提升建设项目。持续更新裘村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硬件配套,改善中学宿舍条件,提升成校平台,打造“产学研”试验基地。创设裘村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建立中医理疗康复特色科室,进一步提升裘村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计划总投资300万元。
5.镇域文体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建设镇级体育中心、花海景观、生态体育健身广场等工程,完善游步道体系,提升居民健康生活品质,助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计划总投资300万元。
6.外新塘加固提标改造项目(2022-2023)。对杨村外新塘进行加固提标改造,总长度为711.13m,配套改造水闸3座,新建堤后道路651.15m,计划总投资5740万元。
7.下湖线、宁裘线路面改造提升项目(2022-2023)。对下湖线(桐冒公路至西山桥)路面进行白改黑提升改造,全长约4.2公里,总投资4300万元,预计2022年完成主体工程,2023年4月完工。对宁裘线(鄞奉交界处至银河路三岔路口)路面进行白改黑提升改造,全长约4.6公里,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预计2023年1月进场施工,5月完工。
8.镇域道路路面整治及配套提升项目。对振兴路、育才路进行白改黑提升,对振兴路、育才路、银河路、环镇南路等镇区主要道路路灯进行亮化提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9.再生水厂及污水管网连接配套工程(2022-2023)。实施各村终端至污水主干管管网连接及配套工程,将各村污水处理终端接入污水主干管,统一纳入再生水厂处理,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
10.镇10千伏供电线路单改双优化提升工程(一期)。从裘村变至阎家红绿灯路口的供电线路由单回改为双回,并进行线路优化提升,计划总投资400万元。
(二)2023年主要工作
1.实施产业迭代攻坚行动,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一要加快产业提质速度。主动对接滨海旅游区建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乾豪机械、钢导家具、新益佳磁性材料等一批新投产并上规的成长性企业扶持和培育,力争明年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2亿。深化服装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快传统纺织服装转型升级,推动“机器换人”进程,打造“私人定制”品牌。二要增强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在外招商站优势,用好岭下工业地块与吴江商业综合体地块土地资源,全力以赴引项目、扩投资。深入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依托宁波湾滨海旅游区平台优势和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契机,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市场运营、创新设计等现代化服务业。强化以商引商,引入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招标代理、外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三要提升助企纾困温度。深入开展“联企联跑”专项行动,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建立政企交流长效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贯彻落实上级惠企政策,确保企业降本减负取得实效。强化对已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实施镇域改造攻坚行动,打造城乡共融新面貌。一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抓手,按照“三区三线”划定,充分论证谋划城镇更新板块及其规划设计,以点促面重点突破,加速镇域重塑具体方案落地落实,打开镇域重塑新局面。配合滨海旅游区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杨应等周边村庄一体化融入滨海大板块,探索区域联动互动新机制。突出镇域北部生态宜居建设。二要完善镇区交通体系,加快实施并完成下湖线、宁裘线及桐冒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大力配合S203省道、沿海中线拓宽等区级重点项目的实施,谋划莼裘线改造提升,加速构建“两横两纵”交通路网,为未来发展提供要素基础和交通支撑。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新的镇区规划引领镇域改造,高质量编制杨应区块布点规划,积极打造石盆、翔鹤潭等村“农房改造2.0”版本。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星级综合市场。推动滨海再生水厂尽快投产运行。
3.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行动,绘就村美民富新蓝图。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岭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推进外山咀塘、外新塘海塘治理,改造提升山塘水库。规范整治网箱、养殖塘,加快完成尾水治理、渔业码头建设,推动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健康发展。二要大力助推强村公司。聚焦“高收益”,发力“精细化”,主打“特色化”,做强“山海公司”,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持续推进光伏发电、来料加工、矿山项目等“阳光行动”。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加快建设鲜虾共富工坊等一批有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做精“求寸鲜”品牌,打造具有裘村特色的沿海蓝湾共富经济带。三要大力挖掘共富资源。发扬乡贤情系乡梓、反哺家乡的乡土情怀,积极对接在外侨商、院士学者、乡贤企业家等资源,加快打造在外乡贤与本地农户互联互通的“共富模式”,充分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努力实现“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
4.实施全域旅游攻坚行动,塑造山海裘村新形象。一要展现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宁波-裘村”“滨海-裘村”多向融合联动,依托“半小时”交通圈,重塑以马头、翔鹤潭为集散中心、多组团产业共富为模式的乡村全域旅游新格局,将制茶工艺、种植养殖、艺术创意等特色产业导入甲岙、庄下、石盆、陶坑等村,切实将全域旅游带来的人气转换成村庄和村民的财气,让集体经济增收,让百姓得实惠。二要唱响全域旅游新品牌。加快数字会客厅建设,以“元创裘村”产业化打响乡村旅游“数字化”品牌。深化运营区域公共品牌,凝聚合力助推产品“出圈”,形成产业反哺乡村、产品惠及群众的全周期产业链。三要丰富全域旅游新业态。加快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文旅发展,创新探索“数字+旅游”融合模式,更好地满足疫后旅游多样化需求。高质量打造精品民宿产业带,培育引进露营基地、体验艺术馆等新兴业态,深化天妃湖、华侨城等多个滨海重点项目联动效应,为打造长三角一流的山海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奠定坚实基础。
5.实施民生优享攻坚行动,谱写共建共享新篇章。一要抓好民生事业惠民生。加快更新中小学及幼儿园各类配套设施,积极完善卫生院中医诊疗体系。谋划建设镇级体育中心,助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二要抓好民生保障解民忧。瞄准“扩中”“提低”,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化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突出矛盾,扶持退捕渔民培训就业。三要抓好民生实事暖民心。强化提升“一老一幼”优质服务,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多元化升级,积极拓展“爱心车轮”助餐覆盖范围。深入实施“童音同爱”儿童关爱项目,专业化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6.实施长治久安攻坚行动,展现和谐稳定新气象。一要充分贯彻防控政策。准确把握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精准把“新十条”优化措施落地落细落到位,全方位加强医疗保障能力建设,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应接尽接”,加快构筑免疫屏障。二要持续做好“除险保安”。统筹防范食品药品、道路运输、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领域风险,增强突发快响实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探索安全生产“云监督”数字化管理,健全问题隐患全周期整治体系。三要坚决有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滚石上山的攻坚精神推进黄贤违建别墅、阳光海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坚决贯彻象山港马鲛鱼禁捕政策,平稳推进减船转产工作。用活“红橙黄”信访预警机制,靠前化解苗头性问题,不留余力打好社会稳定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