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攻克桃子“芯片” 甜蜜产业背后的“共富”密码

记者 严梓宁 单晓峰

本报讯 “盛开的桃花可能已经经过自然授粉,只有没授过粉的花苞才能进行杂交。”近日,在区水蜜桃研究所,副所长陈妙金选取了一朵还未盛开的花苞,向记者演示杂交技术。只见她娴熟地将雄蕊摘除,然后将父本品种桃的花粉点在雌蕊柱头上,这样就完成了杂交。日前,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赶在桃花谢幕前,区桃研所的桃树杂交授粉工作顺利结束。

陈妙金告诉记者,新品种的选育,是水蜜桃甜蜜产业背后的“共富”密码。我区目前共有桃园面积近5万亩,近年来,奉化水蜜桃从“论斤卖”转变为“论个卖”的背后,离不开优质新品种水蜜桃的选育和推广。“我们的这项工作不是在桃园里‘孤芳自赏’,而是结合市场需求,提高桃农收益。”陈妙金说,从前水蜜桃的销售期主要集中在六七月,如今随着“圆梦”等新品种的选育,延长了水蜜桃销售期,而且新品种口感好、产量稳,并且由于硬度达标利于运输,有助于推向更远的市场。

水蜜桃新品种选育成功有多难?“起码要15年的时间,也可能一辈子都培育不出一个新品种。”陈妙金回答道,科研之路是一个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活儿。从杂交、结果,一直到观察筛选,耗时多年,这期间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所有心血都可能付之东流。

农业的活儿一年四季都忙不完,新品种选育经历失败是常有的事情。所幸的是,近20年里,经过区桃研所两代育种人的努力,培育了6个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的水蜜桃新品种,包括奉化玉露、湖景蜜露、新玉、丹霞玉露、白丽、圆梦等,这些品种在浙江省栽培面积占比5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新品种选育带来的,是整个奉化桃产业结构的变化。去年,我区水蜜桃产量3.5万吨,年产值近5亿元,桃农收益大大增长。

“让桃农都赚到钱,是所有农技人员努力的动力和方向。”陈妙金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如今,奉化水蜜桃口感好、产量高,广获消费者青睐,品质优势与产业优势呈现齐头并进的局面,为了培养科研后备人才,筑牢种质资源振兴根基,区桃研所每年不定期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相关科学实践活动,希望为桃产业发展储备青年人才,挖掘更多优异的桃种质资源,为桃产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