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734263790N/2023-142980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发改局 | 发文日期 | 2023-06-14 |
关于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20230139号提案的答复
奉发改函〔2023〕18号
蒋军辉、刘亮委员:
您好!
您在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全力推进“医学高峰”建设的建议》《关于培育大健康产业人才,助力打造“医学高峰”新高地建设的建议》(第20230139、20230140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宁波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自2022年起全面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均衡分布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优质高效复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打造“医学高峰”新高地的上坡路,我区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汇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应抓牢“牛鼻子”,乘热打铁,早谋划,早安排,提高医疗服务品质,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快重点专科打造,推进我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目前情况
1.医疗服务不断提升。一是医疗资源扩容。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4家,核定床位增加至2995张,相比2017年增幅达13.38%。有卫生技术人员4846人,其中执业医师2022人。基本实现区、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区域就诊率99.4%,基层就诊率达到67.3%。二是医疗工程提质。以“外引内建”为总体思路,积极与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形成合作,持续推进区域医疗发展能级,高效提升我区医疗服务质量。2022年期间,奉化区人民医院与浙江省肿瘤医院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波院区正式挂牌运营;区中医医院与省中医院开展合作,建设奉化特色“省级”名中医馆;区妇幼保健院与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正式签约合作;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竣工投用,区中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三是产教融合加强。为遵循“教育强国”方针,2022年12月30日,我区推进开展“医药类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基地开工仪式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举行。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清单,顺利获得8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为医药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新土壤,为医药类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为推动产教政企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促进我区医药类产业高质量发展。
2.健康产业不断壮大。一是产业规模扩大。现阶段,我区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融合日渐凸显,现初步实现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形成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卫生、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行业为主体的健康产业体系。二是招商力度加强。优质健康产业是我区重点招商方向,目前,奉化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注册企业10余家,是我区布局健康产业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2.92亿元的二期项目也已动工。2023年4月13日,“医疗企业宁波行”健康企业交流会于生命科学城规划展示馆举行。交流会针对医疗、医药、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进行“跨国交流”,国内外医疗龙头企业代表参会并开展项目路演。我区表示愿以最优质、最高效、最便捷的服务,架起健康投资机构与企业的桥梁,邀请医疗龙头企业在我区生根发芽、孕育硕果、共同进步。三是产业集聚形成。近年来我区健康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成效明显,高标准建立以高端健康产业为主的生命科学城,秉持着“释放城市未来生命力”的美好愿景,努力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产业集群等方面取得成果,以宁波市第一医院综合服务为核心,联动大学医学院资源,布局健康医疗服务产业链。在溪口、莼湖、萧王庙等多个区块实现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健康旅游等资源集聚。
3.医疗人才不断集聚。一是人才集聚明显。全年新增各类人才1.74万人,其中,博士58人,同比增长40%;硕士512人,同比增长36%,两院院士领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数同比翻了一番,入选宁波市“甬江人才工程”15个。二是人才政策优化。我区聚焦健康领域人才建设,在甬江人才计划、“凤麓英才”项目特设城市经济领域健康分领域,吸引高端健康领域人才带项目、带团队落户我区。我区积极推进落实《宁波市奉化区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奉化区人才落户奖励实施办法》等多项人才政策,从生活津贴、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多方面着手,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此外,我区制定大健康产业重点扶持企业名单,在就业补助发放、住房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政策,并将实习生也纳入政策享受对象,加大本土健康领域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三是培养模式革新。我区在国际化平台上借助海外研修、联合培养、短期访学等方式开展深度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本土高层次健康产业人才。联合全区医院搭建国际化人才服务平台、设立青年学习基金、构建终身教育培养体系,支持区内医院与区内龙头健康企业、国内外知名院校、顶尖医疗机构柔性合作,共建医疗教学基地、医学实训中心、复合型专技人才进修中心等研学平台。
二、下步举措
下步我区将持续顺应“医学高峰”建设,依托宁波西枢纽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区将锚定健康美丽新城区定位,加快承接城市功能,引育生命健康产业发挥宁波生命医学中心引领作用,加速我区医疗机构集聚区的形成,优化医学高层次人才引育政策,激发医疗科技创新潜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复合型健康产业链。
一是提升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加快宁波市第一医院奉化院区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区域内疑难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关键技术研究攻坚,实施各类医疗高新技术及项目,开展并推广适宜高效的诊疗技术,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及示范性的危重疑难病症诊疗中心和前沿医疗技术高地,引领奉化区及全市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成为服务都市圈、辐射长三角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最大程度减少异地就医。
二是构建高能级健康产业体系。优化健康产业布局,推动健康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形成以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业为龙头,医药器械智造产业与健康种植业为支撑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生命健康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动力,推进产学研医用结合,加速数字赋能健康制造业,依托5G、VR、AR等新兴技术,研发智能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监测产品、手术机器人等,推进奉化区健康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依托宁波西枢纽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围绕宁南物流贸易物流园区,布局建设生物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现代仓储物流中心及贸易基地
三是强化高水平医学科研建设。搭建创新研发平台载体。面向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研究及应用为导向,依托宁波市第一医院奉化院区、奉化区人民医院和奉化区中医医院等科研基础和诊疗技术相对领先的医疗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组成的协同网络为支撑,建立联合攻关、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开放式平台和医疗科研创新基地。整合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奉化区医疗机构、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力量,搭建“医教研产”协同创新一体化平台,加强新药和医疗器械设备等研发。
四是深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加强高层次医学健康人才队伍引进。制定奉化区医学健康人才需求目录,实施“凤麓英才”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瞄准世界医学科技前沿,对接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领域,加快引进兼具临床综合能力和临床科研潜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医学+X”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依托宁波生命科学城、泽生奉化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和奉化生命健康产业园等园区资源要素,重点引入拥有高端成熟技术的海外退休高级研发人员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海外研究生等,促进全区健康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搭建健康产业人才驿站,支持、鼓励区内健康企业采取聘用制、雇员制、合作制等“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优秀专家、人才团队。
再次感谢您针对“医学高峰”新高地建设提出的建议,欢迎您继续监督、关注和支持我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态势。
宁波市奉化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6月9日
(联系人:林啸;电话:1377794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