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0655/2023-143039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3-05-23

关于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20230104号提案的答复

字体:【大】 【小】

唐圣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设学生特色课程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教育局深入践行特色发展教育理念,加快推进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多样化、课题化、品牌化、联动化,推动各校从建设特色课程走向建设特色学校,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华网分别以《浙江奉化:特色课程精彩纷呈》《浙江奉化:非遗文化在校园遍地开花》为题点赞我区特色课程建设。

一、关注成长,推动特色课程多样化

中小学校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出发,积极开发地域文化资源、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利用富有地方气息的文化资源开发多种多样的特色课程。锦屏中心小学充分依托孔圣殿、泮池、跨鳌桥等文化古迹,开设儒学特色课程,将国学经典带入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莼湖中心小学依托当地海洋资源开设海语课程,带领学生亲海、知海、爱海,展现海滨少年阳光向上、勇于拼搏的风采。奉化高级中学、尚田中心小学、萧王庙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城北中学、龙津实验学校、大堰学校等校分别从舞龙、奉化吹打、宁波走书、火球舞、捏花草等地方非遗项目中引进一项,开设相应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个性成长、多样发展。

中小学校积极寻找学生兴趣特长、能力发展与地方课程资源、自身文化优势和师资优势之间的平衡点,全力丰富特色课程门类。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共开设科技创新类、非遗传承类、传统项目类、地域文化类、研学探究类等特色课程 500 余门,编写校本教材、读物典型案例近千本,受到了社会、家长等高度认同与称赞。

二、内涵发展,推动特色课程品牌化

区教育局相继出台《奉化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通知》《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区域层面压实压紧课程改革。

自改革以来,全区各中小学全员参与,全面开花,“1+X”课程建构、“项目式”课程设计、“课程群”特色改革、“互联网+”课程整合等特色课程建设模式逐渐显现教育品牌力。莼湖中心小学《海语课程》、大堰学校《捏花草》、班溪小学《辨草识宝》、岳林中心小学《金巧手制作坊》、实验小学《本土化美术》、溪口中学《植物工艺画》、江口中学《经典英文影片欣赏与写作》、奉化中学《创意摄影》等30所学校近120门课程分别获评浙江省精品课程、浙江省第六批普通高中推荐课程、浙江省中小学美术优秀拓展课程、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宁波市优秀校本课程、宁波市义务教育拓展精品课程等荣誉。

三、深化研究,推动特色课程课题化

快速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推动课程课题化发展,多出好经验、好做法。我区共有100余项课程开发与实施类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获奖,约占课题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开展优秀课程类课题推广活动,强化课题影响力和持续发展力。

居敬小学的《智趣书香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获全国首届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案例一等奖、浙江省创新教育成果二等奖,大堰学校的《“乡韵美术”拓展性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获宁波市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专项课题成果一等奖,江口中学的《指尖艺术》入选省级微课程。实验小学《画数学》课程在第三届“中国创课”活动中推广研究,吸引省内外400余人次参与观摩。

四、展评共享,推动特色课程互惠化

区教育局实施“三个一”展评机制,即开展一次特色课程评比、组织一场特色课程现场会、推送一组特色课程公众号。各中小学在展示、评比、观摩中相互汲取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推进全区课程建设的有效发展。

去年6月至11月,组织开展全区义务段特色课程展评活动,共评比产生 33 门特色课程。展评活动中“蝴蝶课程”“农耕劳动课程”“STEM课程”“毽球课程”“三敬德育课程”“宁波走书课程”等特色创新课程,集中亮相展示。展评现场,各校通过情景剧表演、视频、展板、课堂教学等形式,展示课程设计的内涵,分享课程建设的成果。

在交流共享中,中小学课程建设逐渐从单一特色向全面特色转变,从特色课程向特色学校转变。丰富优质的特色课程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成长需求,特色、精品课程的打造也更好地推动了育人模式的改变,实现多元育人、多向发展的目标。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结合您宝贵的建议,从拓展师资、家校联动、课程建设、丰富活动、评价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全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

2023年5月23日

(联系人:马金山    电话:1505740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