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访提品质 为民解顽疾——六大员服务风采录之街巷跑长
记者 王巧丽
路面破损修复了、绿化带侵占解决了、街边清洁到位了……在奉化的大街小巷,踊跃着一群“街巷跑长”,他们跟商家协商沟通着“门前三包”问题,解决沿街路面的顽瘴痼疾,发挥着绣花针作用,推动着城市精细化管理。
今年以来,全区73名街巷跑长下沉一线,共发现问题4268个,交办有关单位问题4268个,已处置4228件,处置率达到99.06%。
宋捷:平凡岗位“老黄牛”
“大家可以放心,这个路段不会再有臭味了!”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秩序中队副中队长宋捷对附近居民说道。此前,宋捷在桥东岸路日常巡查时,闻到一股异味,靠前才发现是某火锅店门口有人在路边清理隔油池,餐饮废渣的臭味使得过路行人纷纷掩鼻而走。在询问附近居民后,了解到这样“臭气熏天”的情况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
宋捷凭借自己的业务知识,察看了该火锅店的排污措施,发现该店铺因为隔油容纳池较小,清理的时候污水容易外溢,导致周边路面污损。了解完情况的宋捷马上对接相关部门人员,并协同火锅店主商讨解决方案。最终,隔油池被改造到厨房内部,困扰大家已久的臭味也终于消散了。
“多出门看看,才能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作为一名街巷跑长,他始终坚持静下心来去聆听群众的需求,脚踏实地地去解决群众的难题。路面巡查、夜间整治、台风天护航……他以“老黄牛”般的劲头,深耕在责任路段上,以提升街巷品质为己任,解决乱晾晒、乱停车、路面脏污等问题132个,为街巷面貌焕然一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宏芬:城市美容“找茬者”
半年累计巡查29.6公里,发现问题153个,及时解决144个,是区社会治理中心指挥协调科科长谢宏芬作为街巷跑长晒出来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放心吧!我把问题反馈上去,会有人来修理的!”天天文具店门口,谢宏芬拿着手机拍下一截破损的水管,将其上报到平台。每次上报问题后,谢宏芬总是时刻关注办理进度,跟进联系相关责任单位,直到彻底整改到位。小问题引导群众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大问题积极对接协调部门共同解决,已成为谢宏芬一直以来的工作习惯。
谢宏芬管理的责任路段为东门路,路段上共有48家小店铺——馒头店门口地面的积水、点心店门口的废纸巾、彩票店门口的烟蒂……面对这些情况,谢宏芬意识到必须让大家树立自觉自治的理念。在每次巡查中,她习惯走进店铺,听店主唠唠家常,讲讲需求,热心帮助馒头店清理地面积水、耐心劝阻彩票店顾客不要乱扔垃圾,时常提醒各店主落实履行“门前三包”。正因为这种“体谅”的心态,大家都非常乐意接受她的意见。“在路上,得有全科网格员的角色定位,既要自己带头做,也要引导群众参与。”谢宏芬表示。
以脚步丈量,用手机记录,听百姓诉求……半年来,谢宏芬上报的问题覆盖垃圾分类、店面招牌、路面障碍物、公交车站设施、犬只管理不规范等42个种类,城乡一体化服务监管执法平台坐席员笑称她为“找茬能手”。而她的心愿,便是“为群众做点儿实事,为城市越来越美尽点力”。
邬素丹:服务群众“小管家”
“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群众有困难,我们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区政务办综合科工作人员邬素丹如是说。自担任街巷跑长以来,她始终秉持勤勤恳恳的态度,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跑长在路上”的初心。
在责任路段南山路至廊桥段改造期间,哪怕是双休日,邬素丹仍坚持到路段转一转。在她的细心观察下,大润发周边路面硬化破损、绿化带侵占、垃圾桶(箱)等公共设施缺失等问题被逐一发现并上报。在面对南大路至惠政东路路段车辆占道停放问题频发时,她积极走访附近居民得知根源是车位不足时,她当机立断,联系区综合执法局、宁波联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奉化分公司、新民社区,一同摸排周边停车位情况,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在区域内增加17个临时停车位,缓解老百姓所面临的停车难问题。
“管理街巷就像管理小家,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好好沟通,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作为一名时刻需要与群众接触的跑长,邬素丹有的时候也会遭遇群众的不配合,但她坚信用如沐春风般的态度、和颜悦色的劝导,能为群众和政府搭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让群众成为街巷的专属“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