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26505/2023-143612 | 组配分类 | 乡村振兴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萧王庙街道 | 发文日期 | 2023-06-15 |
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团进山村挖“宝”
“阿婆,您这竹制品手艺很不错,能和我讲讲方法吗?”“阿伯,您这花种得真不错,有什么诀窍吗?”最近,萧王庙街道棠岙村里来了一群爱问问题的年轻人,他们在村里走街串巷,收集和记录村里的历史建筑、老手艺人,还有村民家的旧物件、花花草草。
这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裤脚”教授团队,他们将通过两周的时间,把棠岙村的历史文化“筛”一遍,把能人特色“择”出来,挖掘乡村艺术潜能,艺术赋能乡村,助推棠岙乡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棠岙村是萧王庙西部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村庄,村外崇山峻岭,翠竹绵绵,村中棠溪穿村而过,溪水潺潺、廊桥横卧、古宅林立,和其他沿溪而建的村庄一起,组成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棠岙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挖掘乡村文化,棠溪八景、西江漂流、古法造纸和棠云艺术谷等聚拢了不少人气,来此感受乡村文化的游客,写生乡村美景的艺术家越来越多。
虽然乡村美景吸引着城里人,艺术赋能乡村雏形初具,但除了偶尔贩卖点山村特产,村民们获得感并不明显,参与感也不强。如何消除艺术和村民间的无形边界,解决“政府干,村民看”的现状,一同携手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了街道和村委会面对的一个难题。为此,萧王庙街道邀请了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裤脚”教授团队,给棠岙村把脉问症,寻求艺术赋能乡村的突破。
“我们这次村庄调研主要是要‘挖宝’,‘挖宝’包含两块,一个是挖村庄的宝,一个是挖村民的宝。 我们通过前期入户深入调研,先跟老百姓建立信任关系,和老百姓进行详细访谈,从里面了解更多家庭文化,以及手工艺传承情况,村民擅长做的技能喜好,后期可以进行再利用再开发的资源。”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裤脚”教授团队带队导师段红娇表示,通过10余天的走访调研,他们感受到这里的村民非常友好、热情,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调研信息,把家里存放多年老物件重新翻出来等。“我们在走访古巷时,不仅发现了很多古建筑、古井、古树,而且发现很多老墙上有很多村民自己种植的仙人掌、各种类型的花卉,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走到村民家里,还看到很多村民会利用闲置或者废弃的物品改造了非常多的小种植箱,用来种植花卉或蔬菜,这些都是未来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的非常宝贵的资源。”段红娇告诉记者,这些调研正是破解“隔阂”,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的第一步。段红娇还说,“艺术赋能”首先帮助村民建立起自信心,村民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为此,团队还组织了“百家花巷”课程,和村民一起,改造旧物,并在棠岙老街进行展示,唤醒村民回忆,重塑村民自信,以共创行动挖掘能人,组建创富团队,重塑集体精神。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裤脚”教授团队已在宁海葛家村、锦屏街道西圃村有了生动实践。下一步,团队还将从各种角度对棠岙村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精神富有的村民,从“村里来了艺术家”变成“自己变成艺术家”,引入专业团队运营、陪伴式指导来带动乡村振兴,用艺术赋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