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工作专班成员单位:
现将《宁波市奉化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宁波市奉化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工作专班办公室(代章)
2023年5月29日
宁波市奉化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
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为落实《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甬政办发〔2023〕24号)和《宁波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甬七优享办〔2023〕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要求,深化健康奉化建设,加快建设卫生健康现代化,着力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人人享有高水平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主要目标
——城乡居民更健康。人均预期寿命达82岁以上,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8.3%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4%。
——健康服务更普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同质同标免费健康体检制度有效落实,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85%以上。
——服务体系更健全。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有序,优质医疗资源充裕均衡,基本建立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区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
——医疗保障更有力。建设高质量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保领域集成改革,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基本成熟定型,打造全国医保经办最便捷区域,全区人民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含大病保险)职工和城乡居民分别达到85%、70%以上。
——全民健身更普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普惠共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22㎡以上,加快推进区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战略合作项目,探索打造“训、科、医、教、服”一体化的新型体育产业模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4.7%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4.7%以上,基本形成全覆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表 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指标体系
类别 | 序号 | 指 标 | 2023年 目标值 | 2024年 目标值 | 2025年 目标值 | 2026年 目标值 | 2027年 目标值 |
健康水平 | 1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81.78 | 81.81 | 81.88 | 81.98 | 82.08 |
2 |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 率(%) | 10.0 | 9.5 | 9.0 | 8.5 | 8.3 | |
3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40 | 41 | 42 | 43 | 44 | |
4 | 国民体质合格率(%) | 94.3 | 94.4 | 94.5 | 94.6 | 94.7 | |
健康服务 | 5 | 年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人次(万) | 7.67 | 6.0 | 7.67 | 6.0 | 7.67 |
6 | 浙医互认人次(万) | 与省定目标一致 | |||||
7 | 数字健康重点应用年服务人次(万) | 50 | 55 | 60 | 65 | 70 | |
8 | 县域就诊率(%) | 91 | 91.2 | 91.4 | 91.6 | 91.8 | |
医疗资源 | 9 | 省级及以上卫生人才总数(个/累计数) | 3 | 3 | 3 | 4 | 4 |
10 | 高端医学团队引育总数(个/累计数) | 2 | 3 | 3 | 4 | 4 | |
11 | 年定向培养医学生 (名) | 30 | 20 | 20 | 25 | 25 | |
医疗保障 | 12 | 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含大病保险)(%) | 职工85%;城乡居民68% | 职工85%;城乡居民69% | 职工85%;城乡居民70% | 职工85%;城乡居民70% | 职工85%;城乡居民70% |
13 |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 35 | 35.5 | 36 | 36.5 | 37 | |
14 | 异地结算医疗机构开通率(%) | 80 | 81 | 82 | 83 | 84 | |
15 | 住院同病同价病组数(个) | 80 | 90 | 100 | 110 | 120 | |
16 | “浙里惠民保”投保率(%) | 38 | 40 | 50 | 70 | 70 | |
17 | 带量采购药品品种 (个)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
体育健身 | 18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 | 4.08 | 4.14 | 4.2 | 4.21 | 4.22 |
19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44.1 | 44.2 | 44.5 | 44.6 | 44.7 | |
20 | 县(市、区)体育“一场两馆”覆盖率(%) | 100%,2023年竣工投用 |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医学高峰”。高标准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布局,加速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与长三角地区三甲医院的合作共建项目。加快提升医学创新能力,按照“强核心专科、抓重点专病、补薄弱专科”的思路,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推动省级区域龙头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心血管、癌症、儿童医学、老年医学等专病诊治中心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推进全区中医药特色建设,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整体实力。到2027年,全区省级及以上卫生人才数累计达4人,引育高端医学团队累计达4个。省级学科数量达2个以上,市级学科数量达10个以上。(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列第一位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实施高水平区级医院建设“七大行动”,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人才驱动创新。强化区域医共体“龙头”引领带动作用。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继续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深化“急救一件事”建设,加强区域急诊急救信息共享互联,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到 2027年,区人民医院完成三级医院创建,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院等级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区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
(三)提升全民医疗保障水平。构建共富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持续迭代优化产品设计,稳步提高投保率。打造医保办事全程“不见面”互联网服务模式,优化完善“互联网+”医保经办服务。到2027年,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投保率达70%以上,异地结算医疗机构开通率达到84%。(责任单位:区医保局)
(四)深化医保领域集成改革。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规范,推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扩大住院支付同病同价病组和门诊支付改革试点。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开展全面覆盖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将单颗常规种植医疗服务费用降至不超过4500元每颗的新区间,同时保留宁波市现有的口腔种植牙政策,降低口腔种植医疗费用。到2027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7%以上,同病同价病组达到120个,门诊支付改革全面推开,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品种和医用耗材种类分别达到650个和24类。(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生健康局)
(五)优化数字健康服务。推广普及“互联网+”医疗、护理、药事、中医、医保等服务,构建线上预约、在线诊疗、线下护理、药品配送、医保结算等全流程闭环服务,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运行机制。推进“甬有急救”“献血优享”“甬e心坊”等数字化应用。坚持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依托一体化信息平台打造区域数字医共体。到2027年,互联网医疗服务量占医院门诊量的10%以上,数字健康重点应用年服务人次达70万以上。(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区大数据中心)
(六)强化全民健康促进。实施同质同标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适时优化体检项目。完善慢性病早筛早诊早治制度,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全周期管理,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结直肠癌、慢阻肺等筛查。优化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加强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有序推进重点人群、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落实“一老一小”明眸皓齿工程,大力推进近视防控圈建设,加强适龄儿童口腔健康检查。普及老年人眼健康筛查,建立眼健康档案。推进残疾预防工作。2023年—2027年,完成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年度目标任务数,累计完成35万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区残联)
(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普惠工程,合理布局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农村全民健身广场等多类型体育健身设施,大力推动体育公园、环浙步道和新建住宅体育用房建设。加快推进区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战略合作项目。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100%向社会开放。到2027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2㎡,基本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文旅集团、各镇(街道)〕
三、工作保障
(一)强化统筹协同。区卫生健康局加强“病有良医”公共服务优享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区医保局、区文广旅体局及其他区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任务,分工负责、推动落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二)强化项目推进。以省市区确定的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完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健康服务能力。聚焦“病有良医”领域重大工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建设进度要求和年度投资计划。
(三)强化监测评价。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分解任务举措,加强定量监测和定性评价,及时开展工作调度,完善信息数据共享,实现数字化展示。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病有良医”部门会商,研究讨论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病有良医”相关工作的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提高社会知晓度和民众参与度。要探索创新做法,及时总结亮点经验。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报道力度,为“病有良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