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职工娘家人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研讨会在奉召开
记者 黄嘉婷 王林威 通讯员 王飞
本报讯 昨天(8号),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研讨会在奉召开。会议总结推广宁波等地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经验,并就下一步工作开展进行研讨。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在8省3市共11个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我区承接了宁波的试点任务,针对劳动领域关系复杂化、主体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的风险防范化解新挑战,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突出“调解”这一非诉讼方式,将工会和司法资源向争议末端前移,将实践10年的“小三级”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体系与调裁诉联动化解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形成具有奉化辨识度的“360”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该模式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工会实践,是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在劳动争议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3年来,企业、区域(行业)、镇(街道)三级调解组织分别化解劳动纠纷1550起、742起、181起,涉及金额8049万余元。区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下降,从2019年的467件降至2022年的136件;工会调解法院委派的414件案件中,有152件得到司法确认,确认率占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30.3%;工会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从2019年的167件增至2022年的262件,呈现调解成功率提高、诉讼受案量下降的良好态势,为全国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办、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人事争议研究室、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分别作主旨发言,浙江省总工会、宁波市总工会介绍经验成果,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四川等地总工会进行经验交流。全国各地总工会集体商讨如何加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以及《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与会人员还赴西坞街道参观“老李调处工作室”,了解工会防线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赴江口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了解“共享法庭”与工会“360”模式的融合,发挥联防联调联治的作用;赴区总工会,听取“360”模式及数字应用驾驶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