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2618R/2023-144802 组配分类 乡村振兴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莼湖街道 发文日期 2023-07-21

小小纸鸢放飞美丽乡村振兴梦——看“千万工程”的缪家村实践

字体:【大】 【小】

制作风筝、田间劳作、练操拔河……七月的缪家村显得颇为热闹。缪家村已成为奉化区级中小学研学基地,全年接待学生人数近万人。

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风筝村”,记者仿佛走进了宫崎骏的童话世界。百年古樟树在夏日里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照在石子路上,斑驳而又迷离。风筝元素在村中无处不在,以墙绘、雕塑等形式点缀在每个地方。

“以前村里道路比较窄,路面上有坑洼,高温天路上有土,下雨天路上有泥,整体环境不太理想。”谈起从前的缪家村,村里的老人最有发言权,村民缪大伯自豪地说,“现在啊,我们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环境整治前,缪家村路旁、屋前屋后,总能看到零零散散堆放着杂物,让本来就小的道路更添杂乱。为此,当时的村党支部、村委会专门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干部、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建设项目,明确分工职责。同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拆危房、拓道路、改卫生,变以往的“被动参与”为“主动投身”,全村上下营造出齐心协力搞整治的良好氛围。

依托古树群建休闲公园是缪家村的一大特色。缪家村东有一片古树群,有50多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樟树。村里对古树群的周围进行了整理,铺上草坪,摆上石桌、石凳,建起了一条健身路径,供村民休憩、健身、乘凉之用。此外,投入百余万元对风水亭水塘进行清淤、砌石、平整,因地制宜打造了“一塘一景,一廊一韵”的“荷塘月色”美景 。在建设休闲公园的同时,缪家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3500米主干道铺上沥青、25000平方米的立面完成美化改造、强弱管线梳理下地、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起青青菜园、民宿、清水池等,村中每一处景观既有古朴宁静的意境,又有时尚清新的氛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子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富。“从前的缪家村不叫‘风筝村’,而叫‘手套村’,村民主要依靠传统海洋捕捞和手套加工为生,因市场销售份额逐年降低,村民个人收入和村集体收入较为薄弱。”缪静锬说,曾经的缪家村也陷入粗放式发展的迷茫,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展开,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村庄的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前些年,我们与乡贤缪伯刚达成合作,引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曹氏风筝’。”缪静锬称,借助小小风筝,让昔日的“手套村”摇身一变成了“风筝村”。以“缪家风筝”为统一品牌标识,打造风筝博物馆、风筝公园、风筝长廊、风筝广场等系列主题产业阵地,同时结合发展青少年风筝研学游,走出一条文旅相促的振兴之路。

日前,“筝引共富”——“曹氏风筝”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在奉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斩获金奖。而该项目正是以缪家村一支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为支撑,针对村里老人开展“四学”技能培训帮扶。随着“筝引共富”志愿服务项目在各大媒体平台转载和播放,关注度持续提升,来缪家村研学、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中多名老人“晋升”为风筝制作能手,强村致富之路走出坚实步伐。

“缪家村未来乡村总投资1910万元,总项目17项。目前,缪家未来乡村青创工坊正在建设中。”缪静锬表示,未来乡村建设一定要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共富。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贤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将乡贤人才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一泓“活水”。缪家村深谙其道,充分挖掘、培育乡贤资源,与乡贤缪伯刚合作,引进“曹氏风筝”非遗项目,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探索出一条“乡贤+非遗文化”的乡村振兴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缪家村,了解“曹氏风筝”和村庄历史,感受放飞风筝的乐趣,缪家村的风筝也越飞越高。

从昔日的“乱弱旧”,到如今的“绿富美”,缪家村华丽转身的故事,正是推进“千万工程”中,浙江万千乡村蝶变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