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长江口-杭州湾综合治理攻坚战调度会商和交流会在奉举行 共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大事
记者 康诗文 何腾涛
本报讯 昨天(25号)上午,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召集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厅(局)海洋处负责人、攻坚战区域地市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城市驻点帮扶工作主要负责人,邀请生态环境部海洋司代表在我区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长江口-杭州湾综合治理攻坚战调度会商和交流会,贯彻《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治理与管控的意见》工作部署,深入推进长江口-杭州湾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会上,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介绍二季度攻坚战主要任务进展情况;南通、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6市汇报二季度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太湖东海局监测科研中心介绍二季度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情况;江苏、浙江、上海驻点帮扶工作组介绍攻坚战重点任务进度评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下午,参会组一行参观考察宁波湾海域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莼湖街道栖凤码头“嗨碳舱”链条化处置回收海洋塑料垃圾和西坞街道“万亩方”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提升。
2019年以来,我区以宁波湾生态整治为契机推动旅游开发,依托“象山港避风锚地工程”,重新开堤建闸,维持围区内海洋生态功能;海岛岸线修复,全力消除岸线人工化痕迹;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陆海统筹,低碳建设,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成效斐然,宁波湾海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成为我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宁波市谋划推动“海洋云仓”的宁波实践,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之路,在我区先行开展“海洋云仓”“嗨碳舱”试点工作,目前已在栖凤村设立了一个可视化的收运处置样板间,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海洋垃圾收集、运输、处置、通过数据平台得以体现,今年以来已处置海洋塑料垃圾200吨。我区也不断创新土地综合整治理念,通过实施“万亩方”稻鱼共生、稻虾共养等绿色农田生态种养、甬新河沿线15条支流实施生态治理、建设具有拦截氮磷污染物的生态排水沟渠和配备5G农情监测预警、水质监测的数字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全体系治理管控,不断强化农田面源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