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小民宿撬动“后进村”大发展——看“千万工程”的东山村实践

记者 黄嘉婷

溪口镇雪窦山之东,有一座东山,山腰处,有一个诗意的村庄,叫东山村。这里有迷人的风光、精致的民宿,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

几十年前,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纷纷下山。据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佩伦回忆,东山村曾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年轻人陆续离村去城市打工,村庄渐渐成了“空心村”。

2003年6月,浙江省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东山村的命运因此发生转变,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乡愁文化,发展特色民宿,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为让山村展新颜,东山村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完成进村道路1500米拓宽改造,并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源,先后推进“白改黑”项目、整村智能化亮灯工程、溪流及景观节点改造工程、环村步行石板路铺设工程等项目。此外,徐佩伦还带领村班子和党员组成工作专班,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仅3天就成功说服15户农户同意征地,为村里打造网红景点打下基础。

道路通了,基础设施改善了,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一家家精品民宿拔地而起。

“东山村是我的故乡,这里的生活让我倍感亲切。”2018年,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董邦良回村租了一排平房,开起村里第一家民宿——乐居东山。“虽然前期受疫情影响,但依旧挡不住游客的热情,旺季时一房难求。”董邦良说,2023年,定位高端精品民宿的乐居东山民宿二期项目已在建设中,年底有望对外正式营业。

同样是怀着对故土的热爱,“80后”村民徐娜辞去幼师工作,将自己的宅子装修成了侘寂风山景民宿,留住童年里“夏夜的满天星星”。徐娜说,现在民宿生意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此外,山间民宿、花庭·东山上民宿等以观云海、赏花卉等特色对外开放,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民宿的火爆不但带动村民就业,还让山里特产有了好销路。年纪大的阿姐干起保洁,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85岁的村民冯根发每天忙着照顾十几只鸡,为民宿的招牌菜“瓦片鸡”供应食材……

东山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29.56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60.14万元,先后获评2021年度“浙江森林氧吧”、2022年度“浙江省善治村”、2022年度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这个依山而建的村庄,尽看斑斓山林、层叠田亩、缥缈云海,俯瞰城市风光、奉城夜景……早些年“落后村”的模样,如今已无从寻迹。着眼未来,徐佩伦有了新谋划——进一步探索“民宿+经济”共富新篇章,通过民宿流量激活传统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东山红日”和“采菊东山上”品牌,让更多“山里货”足不出户就能热销。

记者手记:

再次来到东山村,感觉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从名不见经传的“后进村”,到特色民宿林立、诗意生活呈现的“善治村”,东山村的转变主要有3点经验可借鉴。一是善于打造人居环境。该村率先开工整修1500米村路,以及相关景观和硬件设施,改善基础推动发展。二是善于挖掘乡土资源。该村依托优美山水风光和乡愁文化,发展特色民宿产业,不仅带动年轻人返乡,也带动了农产品和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善于团结村民、抓好细节。该村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消除不少年轻人回乡的障碍。东山村的“千万工程”实践,生动印证了广阔乡村大有可为,期待更多特色产业让绿水青山溢出“美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