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从拒绝污染入村到引导投资环保项目 滕头村一个“绿”字坚持了30年

记者 袁伟鑫 见习记者 余月祥 通讯员 傅丹丹

“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滕头村的70多项国家级荣誉中,“生态”是核心内涵,也是滕头村的立村之本。为此,该村成立了全国最早的村级环保委员会,对污染产业项目实行“一票否决”,30年来,不仅将一众污染项目挡在了村外,守住生态立村的大门,近些年还不断拓展功能,为村集体发展环保项目出谋划策,以生态立村为基,进一步实现生态强村。

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在宁波、浙江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不少企业、投资商也看好滕头村的发展,打算到滕头建厂办企业。可滕头人并没有被这股热潮冲昏头脑,他们敏锐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寻找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的双赢之路。

1993年,滕头村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生态500佳”环境奖。“为了保持这样的发展方向,避免一些污染项目进入滕头,当年,村里成立了全国最早的村级环保委员会,对污染产业项目实行‘一票否决’,成立至今累计否决了50多个效益较好但影响环境的项目,资金达到了4个亿以上。”滕头村党委第一支部书记傅德明告诉记者,在引进项目过程中,很多村民得知有些项目利润比较可观,心理上有些动摇,村里就组织党员和村两委班子到环境好的新加坡考察学习,同时又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参观,吸取教训。

“当时有一家化工厂和一家造纸厂要到滕头来办厂,合同都签好了,后来村环保委员会认为造纸厂造纸有污水,化工厂也有污染,就全部否决,解除了合同,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在时任村党委书记傅企平的带领下,我们下定决心,无论利润有多高,有污染的企业一律不能进村。”滕头村老年协会会长傅央改记忆犹新。

村环保委员会成立后,滕头村村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逐渐统一,通过村环保委员会的审核把关,引进项目的落地率、存活率和产出率都非常高,环保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同时,滕头村将村庄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累计投入2.1亿元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建成全国首家村级空气质量监测站,建立滕头碳减排数字账本,公共区域均采用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全村绿化率达到67%。“据统计,滕头村的监测数据在长三角地区非常优异,空气质量很好,很多游客看了数据表达了很高的认可。”傅德明告诉记者,如今,空气质量监测站已经更新到了二代,从20年前监测PM10到现在能够监测PM2.5,数据更加精准,让村民知道滕头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大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也逐渐形成。如今,不破坏绿化、爱护飞禽和田间小动物等要求,不仅成为全村的硬规定,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滕头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植物生态观光等,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实现了“好看的村庄能赚钱”的目标。2022年,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

村里没有污染项目,投资项目也要更环保可持续。随着滕头村对外投资建设项目的增多,滕头村环保委员会的功能也得到拓展。在村环保委员会的建议下,2018年,滕头与溪口旅游集团合作成立了宁波昕科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主营分布式光伏工程的开发、建设、运营、维护、经营管理及推广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5个项目,总装机容量约9.4兆瓦,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累计发电2900余万度,产生经济效益约2300万元。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效益,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87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000吨。

“一个‘绿’字坚持了30年。”滕头村村级环保委员会虽小,却道出了滕头村绿色生态发展核心要义,推动滕头村坚定不移地走着“生态立村”这条道路,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共同富裕,让“常青树”永葆常青,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继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