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874G/2023-145569 组配分类 文化遗产保护 主题分类 文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文广旅体局 发文日期 2023-08-18

传说没人能拒绝奉化这块“天下第一饼”!

字体:【大】 【小】

漫步宁波奉化溪口街头,大大小小的酥饼店鳞次栉比,刚出炉的酥饼香气四溢,撩拨着来往游客味蕾,这便是奉化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溪口千层饼。

溪口千层饼虽不大,但要制作出一块地道的千层饼,要经过10多道工序,不管是食材还是制作手法都非常讲究。

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

1、蒸粉制馅:将优质小麦粉倒在蒸笼里用猛火蒸熟,冷却后将粉和苔菜粉末、糖、生油、苏打粉一起揉和成团。

2、包馅擀饼:取一小团馅包在一小团皮内,擀成方形并折成三折,如此反复多次。

3、贴饼烘焙:在定型的粉饼上蘸水,两面撒上芝麻,刷上一层水,贴到热炉内壁烘焙。

千层饼烤制对火候有精准和独到的要求,每一次看似不起眼的搁酥过程,都饱含百年传承。溪口千层饼已有100多年历史。

据传,清光绪八年(1882年),溪口王毛龙开设王永顺饼店,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制作脆皮酥饼。一次,其弟王化龙在制饼时加了些奉化特产苔菜粉,制成的饼清香扑鼻、风味特殊,甫一推出就受到顾客欢迎。饼店也挂出“王永顺”招牌,这就是最早的溪口千层饼。后来,王毛龙到宁波进料,厂家把菜油错发成麻油,不料用麻油的苔菜饼再添一份醇香,更加爽口,又一次俘获食客们的味蕾,“王永顺”的招牌也声名远播。100多年来,这一块风味独到的酥饼代代相传,盛销不衰。“糕贵乎松,饼利于薄。”采用原始瓦缸和无烟木炭烘烤出的千层饼,香酥松脆程度远在一般酥饼之上,堪称天下酥饼中的“大哥大”。溪口千层饼的制作注重传统工艺,做好的饼不易腐坏,常温下可保质近3个月,而其少油的制作特点恰好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成为当下人们家中常备点心。这一份酥脆,穿越百年时光,留住人们对传统美味的眷恋。对于在外闯荡的奉化溪口游子来说,一块香酥松脆、甜咸适口的千层饼,无疑是最能抚慰思乡之念的食物。

舌尖上的非遗

虽然千层饼在溪口广受欢迎,但它的发展也曾遇到窘境。20世纪80年代初,溪口售卖千层饼的小吃店所剩无几,年轻人不愿意学,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岌岌可危。不过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作为蒋氏故乡的溪口也乘坐上这班快车,千层饼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如今,溪口千层饼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制作技艺也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蒋氏后人蒋定君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其女儿也投身千层饼制作技艺传承中。从去年6月起,他们与当地学校合作,常态化开设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暨劳动实践课程。此外,父女俩还时常走进非遗馆、非遗活动现场推广千层饼制作技艺,让老手艺变得可感可触可学,牵拉起那根保护、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弦。

如今在溪口游览,能看到大小不一的千层饼铺遍布街头,除了老底子的传统口味,很多店家还会通过对千层饼新的理解创造出新的口味,赋予传统食品新的面貌。这小小的一块酥饼,百年来稳坐溪口。于游人而言,这是地道的特色风味,而对当地人来说,这是童年时的甘甜,是长大后的童年回忆,更是一抹淡淡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