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干部当“红娘” 甜蜜产业“种”进大凉山
记者 严梓宁 王林威 李婷婷 张裕定
本报讯 昨天(21号),宁波创业青年李志钧又一次驱车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鲁格村,看着山坡上的樱桃李果苗长势良好,不由放下了悬着的心。站在种植基地前,李志钧自信地说,再过两三年,这里就是鲁格村村民的甜蜜产业。
这一切的改变,还得从去年说起。
鲁格村海拔近1700米,四面青山,云雾缭绕。如此清秀的小山村,长久以来却因为没有产业支撑“一穷二白”,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做生意,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去年年初,奉化挂职干部到该村实地调研后,想起有宁波创业青年在云南种植高端水果樱桃李,鲁格村高海拔的气候条件与云南相似,于是主动牵线,当起了“红娘”。
“当时听说奉化和甘洛开展东西部协作,作为年轻人,必然要有力出力。”李志钧说,目前在云南,樱桃李作为精品水果,经济价值高,销路基本不用愁,若是能让樱桃李在鲁格村开花结果,必能打开村庄发展的新局面。
经过规划,种植发展樱桃李大约需要350亩种植面积,涉及约50户村民。这样好的项目,又有东西部协作的400万元资金支持,村干部和村民却犹豫了,三分之二村民持否定态度。因为以前周边村也有外地人来投资,但一直种不出东西,没过两年投资商走了,农田荒废了,留下的烂摊子使村庄只能重新开始发展。
“有钱也不敢乱花。种玉米虽然效益低,好歹不抛荒。”鲁格村党总支书记木各热打坦言,由于这回是政府“撑腰”,村干部好说歹说,大家才敢“搏一搏”。
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后,今年4月,李志钧的成都果猿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鲁格村。在模式上,种植管理、后期销售等都由公司负责,村民在流转出去土地后,可以有每亩300元的租金收益,还可以在种植基地务工,村集体每年也会有一笔不错的分红。
说干就干。去年11月底,随着24000株果苗运到基地,村民在公司派来的技术专家指导下,学起了栽种技术和后期管理。看着小果苗越长越茂盛,村民的信心也开始足了起来。
今年年初,12万元“红包”准时到账村集体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更让全村516户村民在全县“挺直了腰板”。木各热打笑着说,果子还没成熟,分红就已经到账了,要是过两年有了产量,樱桃李效益高了起来,这日子绝对是越过越红火。
阳光下,48岁的村民克和尔布站在樱桃李基地,拿着锄头远眺,黝黑的皮肤遮不住他满脸的笑意。克和尔布说,如今孩子们有了事业,自己不想再东奔西跑去外面打工了,以后就在家门口种好樱桃李,和妻子一起陪着82岁的老母亲,在家乡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