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民生“幸福巢” 托起群众“安居梦”——聚焦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系列报道⑤
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琚灿芬 胡飞虹
住房是民生之要。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住房保障、住房品质、住房安全等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发展,托起群众“安居梦”。一个个新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支撑起城市脉络,一座座公园绿地点缀其中,绘制出美丽宜居城市的底色。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让群众“住得起房”
近年来,我区加速推进圆梦安居,今年共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5个,房源1090套(间)。积极推进我区公租房保障准入标准、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的修订完善,进一步健全以“新三房”为主体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适当扩大我区住房保障覆盖面。截至目前,我区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18.64%,提前完成2025年累计16.47%的任务目标。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筹建套(间)数达到5700余套,提前完成2023年累计5030套的任务目标。公租房在保家庭,目前已有2300余户,提前完成2023年累计1900户的任务目标。同时,我区也正在调研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建设筹集工作,并完成初步排摸。
今年全区共安排1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面积101.49万平方米,新增棚改项目4个,总计3170套,48.49万平方米。近几年来,我区不断增加棚改项目,从2017年至今已累计启动棚改项目21个,总面积126.4万平方米,不断加速城市更新,加快建设健康美丽新城区。
全面提升住房品质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城南三区是2019年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不仅外立面、绿化、停车位进行了改造,小区也引进了管道燃气、楼宇管理,让有着20多年历史的城南三区焕发新活力。近年来,我区不断在提升住房居住品质上下功夫,提升住房质量和标准,同时在配套服务上加力提效,完善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
在提前完成市级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扩面,共实施了19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今年已联合审批加装电梯7台,累计新加装电梯26台,通过持续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展现城市人文特色,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断推进住宅物业服务是提升“住有宜居”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不断提升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以物业行业规范化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物业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区住宅小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6.7%,今年计划完成阳光小区等5个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导入。随着《奉化区未来社区创建三年行动(2023—2025)》的制定出台,我区明确了未来3年未来社区的建设发展方向。今年,我区申报的锦轩、尚德社区均已成功列入省级第七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截至目前,我区累计有11个未来社区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年内将完成迎恩、长汀社区2个未来社区的创建工作。
探索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领域中的利用,提高居住舒适度也是我区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区新开工新型建筑工业化面积123.6万平方米,年度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预计可达到40%。目前有23个工地参评区“锦山杯”优质工程奖。
强化房屋安全管理
让群众住上“放心房”
近年来,我区在抓城乡房屋安全上狠下功夫,统筹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第三轮城镇房屋调查登记、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让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有依据、有保障。同时,加快推进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排摸自建房图斑19万余个,130处安全隐患全部整治完毕,排查农村房屋13.9万余户,全部录入省农房系统。
今年以来,庄山小区4弄1幢、3弄4幢等2幢城镇危房以及尚田街道3户农村危房全部完成解危,城乡危房整治率100%。我区完善城乡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保险+服务”优势,做好城镇农村房屋参保和服务监管工作,实现12个镇(街道)全覆盖。目前,城镇房屋参保1215幢,监管服务186幢;农村房屋参保12.7万余户,监管服务8851户。通过建立“人机联动”机制,实现重点房屋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全区累计76幢房屋安装远程动态监测设备,安装智能化监控20套。同时,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今年共有16户农村困难家庭申请改造,改造完成后将下拨救助资金,确保实现救助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