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治水“组合拳” 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画卷——记我区首捧“大禹鼎”金鼎
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罗亚男
昨天(8号)上午,记者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获悉,我区喜获2022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金鼎,这也是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荣誉。自我省开展“五水共治”以来,奉化共计获得一金、三银、三铜7座“大禹鼎”。
擦亮治水“金名片”
生态是奉化的“金名片”,青山绿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区不断做好治水文章,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巩固“五水共治”工作成效。同时,努力发挥“河长制”“湖长制”制度优势,推进水生态环境由“清”到“美”的蝶变,不断擦亮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模范的生态底色。
2022年,我区以健全“五水共治”总牵头人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水质监测系统联动闭环机制为抓手,形成治水合力,“五水共治”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至2022年,我区连续三年位列“五水共治”“大禹鼎”考核全市第一名。全区15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其中,作为奉化母亲河的县江,水质连续三年保持在Ⅱ类水水平,稳稳高出目标考核水质一个档次。此外,我区“甬有碧水”3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河(湖)长制考核位于全市第一等次。其中,区级河(湖)长履职得分排名全市第一;区级河道履职得分排名中,我区27条区级河湖在全市285条区级河湖中,排名前10的占7条,排名前30的占15条。在全省“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继续排名全市第二,区五水共治办获评2023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
频出治水“组合拳”
去年,我区率先在全市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为全区总牵头人,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副书记为本镇(街道)牵头人的“五水共治”工作制度,进一步压实各镇(街道)责任,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解决好水环境问题,加强对我区“五水共治”工作的领导。
与此同时,我区进一步健全由区领导为总牵头人的市级河道水质保障提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自该制度建立以来,已召开6次联席会议,落实8个镇(街道)及7个相关部门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落实落细,保障奉化江(奉化段)、剡江、县江、东江、甬新河等5条市级河道水质达标升级。
近两年,我区投入资金建立健全水系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及预警响应体系。规划建设四期奉化区物联网水环境在线综合监测管理系统,目前系统一、二、三期均已完工验收并陆续投入使用,覆盖全区68条重要河道的水质自动监测,占全区列入宁波市监测重点河道的59.1%。通过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系统联动闭环机制,借助管理系统实现水质监测、问题反馈、整改销号的工作闭环,实时跟踪管理,发现数据异常、水质下降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镇(街道)第一时间加以处置,实现重要河道水质的实时化、动态化、数字化监管。
实现治水“新气象”
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深入打好“甬有碧水”保卫战、攻坚战,研究试行“民间河长”制度,邀请群众代表共同为奉化河湖“当家”,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迭代升级,巩固提升“五水共治”工作成果,进一步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环境。继续发挥河道水质保障提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积极作用,通过约谈通报和“一月一提醒”“一月一督查”机制,1至7月,全区15个县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继续保持在100%,莼湖断面入海河流生态补偿考核断面、西坞断面上下游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及三江一级支流均达到考核目标,5个“千吨万人”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同时,我区通过开展市委涉水生态问题专项巡察整改工作“回头看”、全省“找寻查挖”专项整治行动等,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2.0版工程建设,进一步确保排查问题再彻底、整改问题再加快、治水工程再提升。
下一步,我区将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意见》,压实做细“五水共治”相关工作,切实实现《意见》中明确的“三年加压奋进,数字智治补短板;五年变革重塑,人水和谐立标杆;七年成效显著,绘就幸福新画卷”我省治水新“三五七”工作目标,为喜迎杭州亚运会贡献治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