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擦亮养老服务“奉”字招牌——聚焦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系列报道⑦
记者 康诗文
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开展以来,我区牢牢把握全区人口发展形势和养老服务需求,推进“老有康养”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聚焦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护理技能提升等重点工作,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立体式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擦亮养老服务“奉”字招牌。
标准认证
提供专业品质养老空间
在岳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三五成群下棋、看书、练字、聊家常,好不惬意。岳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宁波市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场地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设有安素居(心理咨询)、医务室、日托休闲室、理发室、阳光食堂等设施,为辖区内老人提供专业、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3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57个,3A级及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站2021年和2022年建成数增量全市第一,2A级及以上机构占比达65%。持续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级提升工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居家上门、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文娱活动等服务。此外,区民政局还积极以星级评定来推进养老机构服务提升,目前21家养老机构中,有三星级2家、二星级17家,二星级及以上占比达到90%。
下阶段,我区将按照3A级标准新增10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站,并试点推进江口、方桥、裘村和松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一体化、专业化运行。
医养融合
增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
2022年8月,我区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奉化区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民政局加快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建设,今年新成立新桥康养院,共有护理型床位100张。
截至目前,我区机构可提供养老床位4881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303张,占比68%。根据宁波市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计划,今年已完成溪口福利院的改造提升工程,全区5家敬老院均完成改造提升;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今年已新建完成5个专区共100张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已达到220张,每万老年人口拥有认知障碍床位数15.7张。
推进老年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建立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功能维护机制,开展老年人“光明”“口福”“营养改善”“失智老人关爱”和健康服务“智慧助老”五大行动。为21611名高龄及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险,80周岁至89周岁老人高龄津贴已提高至60元/月,特殊困难老年人每季度探访关爱率达100%。
智慧赋能
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上旬,区民政局委托区城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展第三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50余名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参加。培训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老年人基础护理、生活照料、应急救护、老年人照护常用技术等方面进行讲解授课。
今年,区民政局持续开展养老护理专项培训,已完成养老护理职业技能150人次、老年认知障碍护理20人次、家庭养老照护者600人次。今年已有126人完成新增持证护理员培训及考试,预计全区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将达31人。
此外,区民政局还积极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项目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无感服务智能终端配备项目。裘村镇马头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于2022年成功创建宁波市3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老年食堂、心理咨询等功能室。该站点采取专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服务相结合、集体活动与个体关爱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为老人提供文体娱乐、助餐等多元化服务,配备了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应用互联网、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构建智慧助餐、健康管理和无感监测场景,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居家社区机构更协调、医养康养更融合。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区已为1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安装无感服务智能终端。未来,我区还将重点推进智慧养老院计划,以滕头养生颐乐园为点,为我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养老环境,着力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